枯草芽孢杆菌悬浮种衣剂对辣椒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来源 :福建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le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在辣椒生产中合理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悬浮种衣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扬椒2号为材料,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悬浮种衣剂母液与种子不同药种比[1:2、1:4、1:6、1:8、1:10和1:12 (mL:g)]对辣椒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不包衣)相比,种衣剂处理提高了辣椒幼苗出苗率、株高、茎粗、叶面积、植株干重和壮苗指数,且提高幅度随药种比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药种比1:8的提高幅度最大.种衣剂处理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增强了植株的光合能力.同时,种衣剂处理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利于维持叶片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此外,相关分析表明,辣椒幼苗壮苗指数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枯草芽孢杆菌悬浮种衣剂通过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来维持叶片较强的光合能力,从而有利于辣椒壮苗的形成,且以药种比1:8的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进入新时代,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借助难得的环境友好政策,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瞄准行业发展的最大亮点,作出“新时代中国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5162”腐植酸经纬方略》).我们一定要籍此方略,布好局,踩好路,一心干,加油干,干到底.
对引种的8种金花茶生长性状、抗逆性等适应性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表明:不同金花茶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有差异,黄樽金花茶和凹脉金花茶在3针遮阳网下年均高生长量最大,防城金花茶在2针遮阳网下高生长量最大;不同引种金花茶的年均高生长量呈显著差异,其中防城金花茶的年均高生长量最高(27.3cm),四季金花茶的年均高生长量最低(13.5cm);黄樽金花茶、防城金花茶抗病虫害较强,凹脉金花茶抗病虫害相对较弱;防城金花茶、黄樽金花茶、东兴金花茶抗寒性较强,重瓣金花茶、无名金花茶、显脉金花茶抗寒性较弱.综合评价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对福建省水稻地方品种进行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福建省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40份福建省水稻地方品种为材料,开展24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性分析.24个表型性状中,按丁颖栽培稻分类体系分为亚种类型、光温性、水旱性、黏糯性等4个性状类型,质量性状分为芒型、颖尖色、颖色、叶色、叶鞘色、节间色、茎集散、倒伏性、种皮色等9个性状类型,数量性状分为全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数、剑叶长、剑叶宽、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谷粒长、谷粒宽等11个性状类型.[结
[目的]分析杂交稻品种广优673的栽培试验技术和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来源,为水稻抗病新品种选育和广优673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优673为试验材料,运用最优设计进行密度、施氮量、秧龄3项栽培因子试验,建立产量与3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并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2、Pi9和Pigm已开发的功能标记,开展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析和检测.[结果]广优673水稻秧龄短的,早插本田生长期长,需施用较多氮肥,有利于高产;而秧龄长的,本田生长期相应短些,不需施用过多的氮肥.密度、施氮量、秧龄3项栽培
[目的]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单宁酸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将384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白羽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150和200 mg·kg-1的单宁酸,试验期为42 d.[结果](1)饲粮中添加TA呈现提高肉鸡体重的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50 mg·kg-1的单宁酸可显著提高腿肌率(P0.05),添加200 mg·kg-1的单宁酸可显著提高肠道中乳酸杆菌属的相对
[目的]研究艾纳香不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对口腔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为艾纳香提取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3种艾纳香提取物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的化学成分,并采用管碟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测定3种提取物对4株常见口腔厌氧菌株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和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鸭IFN-βmRNA转录水平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鸭IFN-β(KT428159)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将鸭IFN-β基因克隆至pET-30a载体,以此构建的pET-30a-IFN-β阳性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构建标准曲线,并进行引物特异性、灵敏度及重复性试验.[结果]该扩增特异性强,无引物二聚体及非特异性产物,熔解曲线单峰(Tm=87.94±0.16℃);
[目的] 髓细胞组织增生蛋白(Myelocytomatosis proteins,MYC)是植物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转录因子.鉴定并分析茶树MYC转录因子有助于了解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茶树CsMYC转录因子进行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鉴定与分析.[结果] 从茶树基因组中总共鉴定出9个CsMYC成员,分布在茶树的5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植物MYC家族可能起源于陆生植物并发生了谱系特异性分化事件.结构分析表明该家族内含子数目为0~3个,说明该家族在进化过程中发生内含子丢失事件
[目的] 从甘蔗基因组中分离Ty3-gypsy类逆转座子的RT基因序列,分析序列的特点、差异及系统进化关系,为研究其转录活性和调控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Ty3-gypsy类逆转座子RT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目的条带经回收、克隆和测序后,对所获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目的条带大小约430 bp,成功分离到36条RT基因序列,只有1条序列的长度为430 bp,其余序列的长度均为432 bp,AT所占比为56.71%~64.81%,AT
[目的] 分析ZmCOL3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及功能,预测ZmCOL3基因可能具备的功能,为该基因在玉米开花调控及其他功能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ZmCOL3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了预测,并对该基因在玉米不同组织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 ZmCOL3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包含33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5.39 kD,理论等电点为5.04,属于酸性蛋白,具有亲水性和不稳定性,含有1个CCT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