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化阅读视域下阅读共同体的构建

来源 :中国编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machi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阅读媒介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转变,社会化阅读成为一种新的潮流.社会化阅读视域下阅读主体和阅读媒介两方面的变化为阅读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土壤.本文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以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化阅读平台微信读书为研究对象,探究阅读共同体的互动实践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尝试从群体身份、实践过程、最终效果三个维度总结其特征.基于社会化阅读视域下阅读共同体的构建,不仅体现了阅读在受到技术冲击和修正纠偏过程中的自然进化,还能够促进阅读朝着更加多元、开放、互动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针对“导线中沿电场线方向有无电势降落”和“导线中电场强度与电流、电势差又有何定量关系”等问题;结合大学物理相关理论,以导线中恒定电场的形成、导线材料与电场强度关系,以及通电导线中的能量转换为主线,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教学提供参考.
汉语史的研究脱离不了原始古籍语料文献,古籍文献存在大量的俗字问题,不可回避.同时,汉语历史悠久,中国疆域广大,存在通语与方俗语、正音与俗音、正字与俗字等诸多层面,还有不同语音层次、不同时代字用差别等问题,这些方面值得我们重视.研究汉语史必须多角度去考虑文本问题.
期刊
对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第23题进行了解答与剖析;从高考评价的导向作用,以及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角度,提出了促进高中物理实验考教衔接的具体建议.
智能技术全面渗透并推动传媒业变革,技术赋权使传播流程由相对封闭走向建设性发展,专业新闻人对新闻信息生产的主导权被消解,叙事逻辑发生变化,传播渠道多元交错,受众诉求与表达方式发生转变,依托智能技术进行的舆情分析和解读具有天然的偏向性,客观真相输出受制于算法偏见,网络舆论环境更趋复杂化,网络舆论引导面临新的挑战.在新舆论格局被重构、传播资源再聚合、固有圈层选择性交融的背景下,网络舆论引导应推动社会民意真实表达,关注网络空间的再社会化特征,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以“内容为王+形式制胜”的策略呈现新闻内容,
构建和维系媒介公信力,关乎媒介及其内容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关乎网络舆论基本走向,关乎媒介服务效能和自身生存发展境遇,关乎信息社会整体生态格局.但是,当前媒介内容生产与传播正面临几大困局:议程设置权的两极分化导致主流媒介权威逐渐弱化,数据殖民与“流量崇拜”心理使谄媚式生产传播手段盛行,越界的泛娱乐化传播消解了媒介应有的严谨和严肃属性,表面融合使媒介内容产出、评估和风险应对工作尚存短板.这些问题加速了媒介公信力的异化和流失,为此,有必要重塑权力关系,巩固主流媒介权威;强化事实核查,端正媒介心态以防止虚假
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性功能是其在编辑出版活动中作用和价值的体现.学界对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功能问题已有较多论述,但主要集中在审编校等传统领域.在当前碎片化传播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功能范围应在强化主体意识、加强内容整合与有序化、注重整体策划、驾驭数据管理等方面拓展,丰富其内涵,以夯实自己在编辑出版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文化类节目的持续热播成为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创新探索的代表.2021年一股新的文化类节目热潮再度被点燃,呈现模式创新路径与新的面向:通过多元拆解与融合建构,达到叙事模式的创新与再造;以具有现实性和当代性的观照视角、情感共振及年轻化与时尚化的表达方式,确立价值取向;让精英视角重回视听文本的大众化传播,在高雅与质朴的审美特质平衡中完成视听新文化的塑造.
平台型媒体通过产业生态位的调整,实现价值的延伸、传递、协同及增值,生成环环相扣的价值链.在资源聚合的过程中,平台型媒体以庞大的受众群体积累注意力资源,以“内容+平台”的深度融合提高传媒权威性,以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资金注入,实现价值延伸;通过媒介功能、用户资源、传播渠道及媒介人才生态位的整合,实现价值传递;在生态位细分的前提下,新媒体、新技术带来新的运行机制,产生新的品牌优势,实现新的价值协同;通过营销渠道的开拓、虚拟价值链与现实价值链共同作用,以及产业边界再生等方式进行生态位创造,最终实现价值增值.
新时代中国传媒产业担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童媒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优势,超级童媒IP具有巨大的国际文化品牌影响力,在跨文化传播中能够产生现象级传播效果.因此,文章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外超级童媒IP为研究对象,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和商业两重逻辑,并在此基础上从主旨引领、理论构建、实践突破三个维度提出童媒讲好中国故事,强化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建议.
编辑主体意识贯穿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是学术内容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从时代场域、期刊发展、个人成长三个向度对编辑主体意识进行深度认知.文章围绕职业价值的考量、学术创新的促推、角色责任的履行和期刊使命的达成等多重理论基底,立足思想层面的内生驱动和业务视域的外在协同对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意识进行实践延展,以助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