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究性学习如何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u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新課程教学标准中积极推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发展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应该定位于学生形成综合语文素养能力,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初中阶段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初中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发现问题、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方面,让初中生能够获得一种亲身参与的情感体验。而要做到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正确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切实提升学生参与性,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接受性学习这个过程而言,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两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模式。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来看,接受性学习注重的是教学方法,而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方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任何教育行为都是双向互动的过程,都需要保证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进来,这既是教育学方面的规律,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规律。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矛盾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而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教师应该重视这方面的矛盾,以自身为矛盾的转化条件,采用合适教学方式,解决现阶段学生发展和教学内容不协调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解决和转化方式就是教法,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学法,因此,教学本质实际上就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任何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开展都要遵循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统一。
  一、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应用探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在这种全新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学生的地位变得更加平等,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权威者和教学的引领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由过去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应用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良好的学习情景,提供多种渠道保证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且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获得全新的知识体验,促进中学生形成积极地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保证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发展,培养初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初中生综合语文素养。语文学科十分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该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促进初中新课程语文标准的实施。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是重视教学过程。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思考方法。探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实实在在的成绩和分数,不一定是具体的成品,学生能否掌握某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新知识认知、选择、判断和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全新的问题,并有所创新。
  二是重视应用过程。学以致用是探究性学习的又一个的基本特征。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学习重点在于让学生应用自己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在于学习知识的量,背诵得有多流利。探究性学习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其目的是发展初中生应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侧重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重视体验过程。探究性学习不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如学习方法、语文知识积累等,而且还十分重视感性方面的体验,即学习过程的体验。传统教学模式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其教学过程是间接性的经验,而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仅涉及到学习方法和文化知识的传递,还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中就包含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述的这些过程通过单向的教学很难达到,必须保证学生全面参与进来。
  四是重视所有学生参与过程。探究性学习重视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从理论角度上讲,每一个智力正常学生都可以通过参与探究性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探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初中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适合自身的探究学习计划,在实现个人探究目标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个体在探究性学习中会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单独很难解决,这就需要依靠集体智慧,科学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保证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一举多得。
  那么,如何将语文探究性学习中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呢?
  第一,要重视课前预习工作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作为初中生其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各种科学知识。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就要求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教学内容准备工作。初中语文学科因其自身所带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借助相应的工具开展预习,学生在预习、阅读过程中不会产生对错的困扰,只有对课程内容理解不到位,不透彻等问题。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来说,语文课前预习学生更容易自我控制和自我把握。
  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无非就是读一读课文,认识一些生字、生词,或者最多结合参考书的知识内容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分段,这就使得语文课前预习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达到预习所要达成的效果。因此,为了将课前预习这种形式和内容更好的结合起来,可以将课前预习初步划分成为质疑和和查证两个过程。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学生质疑精神,要告知学生大胆质疑比被动接受知识更为重要,要求学生在质疑过程中不要使用任何参考书籍,将预习作为一项探究内容,结合自身实际阅读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结合问题进行查证。查证途径有很多种,可以借助参考书籍、参考资料,也可以到图书馆阅读相应的书籍,网上查阅等方式,尽可能在上课前将问题解决,针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由师生共同完成。   第二,要开展合作探究
  个人的思维、见解和信息的搜集能力毕竟有限,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职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的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所以就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开展合作探究。教师在分组和安排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优势互补,兼容差异性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大部分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初中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课前预习情况,谈一下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受,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积极将其解决。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巡视工作,适时对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行指导和点拨,有时可以和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
  第三,要大胆探索
  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思维并不是同质化的,而是个性化的,不同学生所提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可能并不容易立即得出答案,但是学生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就有现实的意义。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采用实验去验证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讲解到苏轼的《浣溪沙》中的“门前流水尚能西”这句诗词后,有学生提出為什么诗句中要写流水向西,这个问题其实和本次教学无关,是单纯的地理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地势东高西低这个原因之后,又提出这首词中为什么讲“尚能西”,结合第一个问题提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互动交流,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问题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的学习。
  第四,要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归纳小结,另一个是举一反三。教学过程中不进行归纳小结,学生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就不能很好的得到梳理、思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缺乏条理性。因此,就要求初中生每隔1~2周对前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查找自己在这个阶段学习过程中提出了那些有价值的、精彩的问题,和小组同学以及教师交流中学习到哪方面知识。经过不断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越来越懂得从哪些方面入手,明白怎样质疑,最终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随着我国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师要积极探求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初中语文教学面临全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真正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统一。
  王莉莉,山东威海市石岛实验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语文与审美的结合似乎是天然和必须的。因为,这种结合可以有效地将美、美德、爱、自由、平等这些可贵的思想和精神传达,并使之得以有效的传承。事实上,审美是一种境界。它需要将自我的全身心投入其间;也需要激发起沉潜于主体心里的意识和情感及其参与;更需要将自我的自由和理性灌注其中。唯有如此,审美才能真正到达美的彼岸和真善的空间。  然而,问题恰恰是如何引导学生做到这些?即如何让他们学会真正的审美?  语文对此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时间内,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教”要有效,即一方面是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学时间内能够学得快、学得好;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学”,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那么,一线语文教师到底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要做好备课,打好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对于备课来说,教师要明确这一堂课的目标,也就是说教师要知道自己教给学
期刊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激发图书馆和谐阅读的氛围,是加强图书馆和谐管理的迫切需求。创建和谐图书馆需要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制度的和谐、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是维护图书馆乃至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和谐阅读 氛围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197-03      和谐是针对系统、群体、
无论多么繁忙,我每周都要从单位回趟老家,因为心中想妈。  想妈的时间很苦,看妈的时候很甜。回趟家,看妈妈,只想当面叫一声“妈”。我是妈妈唯一的儿子,我恋着妈妈,就像我现在6岁的儿子恋着他的妈妈一样。三十多岁的人还想妈妈,丑吗?不丑!很幸福!很温馨!  人到中年的我,千里迢迢来到华中师范大学读研,一周一次看妈妈的生活就终止了。因而,想妈的情思也就越来越浓了。  妈的命很苦。7岁时就失去了她的父亲。又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绩效管理的概念和图书馆工作引入绩效评价体系的目的、原则、重要性和影响绩效的因素,并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如何构建图书馆绩效评价体系、具体考评指标内容和组织实施流程等,用等级和分数来替代评语,赋予每一项考评工作具体值,量化了图书馆工作,体现了图书馆实行绩效评价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引入竞争机制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图书馆工作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是中学生“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之一,也是中学教师最感“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块之一。中学文言文教学容易产生两种倾向——重“言”轻“文”、轻“言”重“文”。重“言”轻“文”,几近肢解文章,学生兴趣寡然,积累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用法记不牢,更无法迁移运用。轻“言”重“文”,学生还未读通文意,教师就开始品味思想大肆拓展,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一知半解,没有个人的理解和感悟,学和不学课文没有
期刊
我是一个记忆的拾荒者.在不知名的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那路好像悠长得没有尽头.rn我总是拾起那些有的、没的,自己的、别人的,被珍藏的、被丢弃的,快乐的、悲伤的的记忆.把
回收站内整整齐齐码着两堆垃圾,像围墙,一辆掉了漆的大卡车停在里边,车上装满生锈的铁器,六安子拖着“叭啦叭啦”响的破袋子,穿过围墙,不见踪影.我站在门口等着,太阳像个老太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日前,一条微博在网上蹿红,内容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高级中学,为本校一名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塑像.此事引起广泛关
2011年——2014年,笔者在河北师大参加了“余映潮语文工作室”研修,课堂执教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间,我参加了两次做课,得到了余老师的当面点评,获益良多。  第一次2013年4月15日,我执教了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的《黄陵柏》一课。  当初接到讲课任务的时候,自己还没太在意。等到一查资料,才傻了眼。网上、书上、杂志上,关于《黄陵柏》的参考文献,几乎没有。我想到林岩老师提倡的“裸备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