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需要勇气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t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在新华书店闲逛,发现了一本值得阅读的书——《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的作者帕克· 帕尔默写的故事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书中讲述了数十位美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鲜活的教学实例向我们展现了超越职业恐惧和重拾教师心灵勇气的精神,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善” 。
  一、教学勇气的推崇
  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学勇气就是指教师有勇气以符合他们内心最推崇的价值的方式教学,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规范的方式教学,也不是以迎合学生的方式教学。教学勇气源自教学的内部景观,就是用真心去教学,就是使教学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学。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大树摇动另一大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帕尔默和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不谋而合。
  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和心灵的自由,但繁杂的教学“规则”“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在现实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倾出一腔热血,热爱自己的教学,尽心尽职地工作,但学生和家长未必都能够尊重和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这也会加倍伤害教师脆弱的心灵,给他们泼上一盆冷水,让他们心灰意冷。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乐于帮助孩子学习等愿望而成为教师的。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遭受到这样那样的“恐惧”,使很多教师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学热情严重地受挫。我认为,唯有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真诚沟通,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才能释放心灵,战胜“恐惧”。
  我想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教师要始终保持心灵的开放,遇到问题冷静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观点是有效的、是对的,即使力不从心,也要能够坚持。这样,我们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学生,才能够鼓起教学的勇气,才能够获得教学的幸福感。
  二、教学相长的重建
  “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这是帕尔默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前一段时间教育界流行的观点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看起来很热闹、很主动,但没有章法,没有深入,讨论探究重在形式,浅尝辄止,甚至偏离学习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被放弃。再来看一看帕尔默这句话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发:“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有时产生不经思考的相对主义倾向……当学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时,教师可能会放弃太多的领导权;当什么都以学生为标准,就很难再去正视个人或团体的无知和偏见了。”
  帕尔默指出,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乃至现今的“学生中心说”。他说:“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他的观点给了我们云开雾散的感觉,可谓一语道破禅机。那么什么是教学的主体呢?帕尔默认为,这个主体是由学生、教师以及作为沟通师生关系充当媒介工具的伟大的“第三事物”组成。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舞台,也是教师的舞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和谐、融洽,共同成长。这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古人云“教学相长”,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三、教学牧场的形成
  帕尔默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十分准确,他说:“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帕尔默在教师工作坊中,给大家出了这么一道填空题:“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 。”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们教得最好的时候,我们的独特身份认同所蕴含的隐喻和影像,从中发挥教师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许多教师回答这个问题时,为自己提出了许多成功的隐喻——教得好的状态就像一帘瀑布,一名爬山向导,一名园丁或一个天气系统。每个人的隐喻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优质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读到这里,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答案,同时又很认同作者的这个隐喻,它很确切地描述出了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影像。帕尔默解释道:“牧羊犬有四种重要的功能。它维持一个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间;它把羊群聚集在那个空间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来;它保护空间的边界并把危险的掠夺者阻拦在外;当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转移到另外一个可以得到它们需要的食物的空间。”
  教师在教室中的任务就相当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务——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吃草”,让学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师永远不可能替代他们“吃草”,而当他们已经在那个地方能学到什么知识后,教师就一定要把他们转移到下一个“牧场”。这就是主动学习,这就是学会学习。
  四、教学反思的坚持
  帕尔默在文中两次提到中国文化中的教学观念“尊师重道”。其实,他可能不知道当下的教育环境的巨大变化,“尊师”的悠久传统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重道”也似乎那么苍白,老师们苦口婆心说的“道”,家长的一句话就可能会让孩子怀疑老师的“道”是否正确。品味着帕尔默的述说,似乎唤醒了我沉睡的教学激情。尽管教学的过程中有愉悦也有痛苦,但我们都应该把爱献给孩子们,用真诚的心灵来教学,因为这些天真的孩子们毕竟值得我们付出。帕尔默生动地描述了返璞归真教育的纯洁与神圣,使我明白了教师的心灵力量是实现优秀教学的最重要支撑,教师需要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教学之中。所以,每次教学之后,我都会尽量抽一点时间来反思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这样可以重新认识自我,克服教学中的恐惧与束缚,重新拾起失落的心灵,提醒内心真我的存在,点燃教学激情,进一步鼓起教学的勇气。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检查、审视和评价,从而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加快我们前进的脚步。
  总而言之,帕克· 帕尔默的这本《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可以说是教育教学理论的经典著作,真实地揭示和再现了当下我们教师所遭遇的现实窘境、痛苦和困惑。阅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帕尔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见,犹如深埋在沙坑里闪烁着光芒的美丽贝壳,等待着我们一点点地去捡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够帮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灵,找回曾经失落的真我,提醒内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学的激情!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张振清)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回答的是“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除了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立足文本的语言形式,尊重文本的文体特征。文体是文学情味、审美体验和形式特色的统一,相对于语言文字、篇章结构而言,它是更高级的一种语文形式。从文体角度拟定教学目标,能帮助我们准确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凸显语文本位,从而把语言表达形式的领悟、学习和运用作
小学低年段以识字教学为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段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可是在从教的几年里,我发现学生们大多对识字并不感兴趣。较大的识字量、枯燥的内容,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如何把识字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他们有浓厚的识字兴趣,愿学、乐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探究合作——自主识字能力的锻造  “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实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倾听他们生命拔节的声音,帮助他们绿色生长。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揭题,寻找生长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有些课文,从题目切入就可以准确地把握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见题生义,望题生情”,寻找到语文教学的
一、课前交流,自然入课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我们每个人啊,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人,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呢,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你心中的偶像是谁呢?夏昆,你心中的偶像是昆虫吗?  生:我心中的偶像是周杰伦。  师:周杰伦是他的偶像。歌  唱得那么好,还能自己作词,自己作曲。  生:我的偶像是成龙。  师:成龙是他的偶像,武功高超。你是崇拜他的武功吗?  生:我还崇拜他经常给灾区捐款
作者简介:    岑燮钧,浙江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小说月刊》《四川文学》《短篇小说》《百花园》《天池》《金山》《小说选刊》《小小说月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杂志。部分作品入选年度排行榜、年度选本和中考、高考模拟卷。著有小小说集《戏中人》。   阿春是无意中在网上看到张志峰的企业注册资金的,1000万。她看着这个数字,心情一下子就不好了。   她希望这个张志峰不是他,这样的名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听”是交流思想、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对现代人来说,倾听是日常生活中最有效的交际手段之一,更是一种能力和一种素质。  反思以往的教学,只注重读和写的导学功能,而忽视对学生倾听的训练。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会听课,不会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听取他人的想法,更不会很好地和同伴进行口头交流。
名师的公开课一直是一线教师追随的目标,但每次听完公开课,就会听到老师们发出这样的感慨——可望而不可即,难于模仿,止于欣赏!文学界有个口号叫“贴着地面行走”,据说源自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话:“我贴在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我认为,这句话也应该适用于名师的公开教学。云端跳舞,脚踏白云,美丽翩跹,婀娜多姿。云端的舞蹈虽美,但毕竟离一线教师太远,只能欣赏。我们所倡导的公开课,应该是引领课堂转型,解决一线教
《月光曲》是一篇经典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如何体现主题整合教学,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呢?我重整教材,大胆取舍,让学生品语言琴声荡漾,展想象情溢心田,在提取信息、联想与想象中,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同发展,进而获得语
近日,慶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山东省济南市北坦小学建校80周年系列活动之“校长论坛”在美丽的北坦校园成功举行。
在2013年11月的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来自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的马娜老师一举夺魁,获得特等奖的好成绩。这也是集体备课的有效成果。  此类比赛,赛课前24小时抽取课题,然后进行备课,出设计方案,做课件。此次马老师抽取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课。如何才能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了备课团队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第一关:寻“根”  首先进行集体备课的讨论,先由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