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暂留让你眼见为虚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总说眼见为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这扇窗户真的可靠吗?
  1825年,英国有一位名叫帕里斯的内科医生,发明了一个叫作幻盘的东西,就是在一个被绳子穿过的圆盘两面,分别画上空鸟笼和鸟,然后快速地捻绳翻转,就会出现非常奇妙的现象——笼中鸟。
  你是不是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
  这是因为视觉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视锥细胞感光,然后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再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由于视锥细胞里感光色素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大脑里生成的图像是略微滞后的,实际上大脑比眼睛的反应要慢半拍,这个生理上的“小缺陷”会让人们产生错觉。在光的作用结束后,人们的视觉也不会马上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被称为“视觉暂留”,又叫“余晖效应”。
  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斯·韦特海默曾利用速示器把两条发亮的直线按先后顺序投射在黑色的背景上,一条是垂直的,一条与之前的直线成20度或30度角。当间隔时间在60毫秒左右时,奇特的现象出现了:有时能看见一条直线向另一条直线移动;有时能看见运动,却看不见直线。他把这个现象称为“似动现象”。据历史记载,宋代的马骑灯便是运用了视觉暂留和似动现象的原理,它属于灯笼的一种,是我国传统节日的玩具之一。
  在古代,马骑灯一般是在春节等喜庆的节日才使用的,灯笼内點着蜡烛,烛光把轮轴上的剪纸投影到四周的纸上。渐渐地,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气会产生气流,让轮轴转动。这样,图像就会不断走动,非常生动有趣。
  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大脑有时候可能在偷偷地欺骗你。
其他文献
1  从后视镜里看,熟识的街道和身影,狭窄的铁皮屋,都随山岳远去了。他把满身泥浆的车熄了火。  平日里,他总是一副积极乐观的笑脸。只会在一个人来到没人看见的地方时,苦涩的泪水才会从他深如沟壑的眼睛里流出。  他叫柏剑,人称“东北老爸”。  那条路的起点,叫“梦想之家”。  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梦想之家”的孩子们已经从梦里醒来。凌晨4∶30,柏剑会带着所有孩子进行长达16千米的长跑训练。夜凉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花神咖啡馆包揽了足足300年的繁华,人们与它的“交情”并不止于一杯咖啡。与艺术  1720年开业的花神咖啡馆,最初只有狭窄长厅,入门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别看面积局促,创始人的文艺追求却无限量:布局精巧怡人,更有系列“艺术沙龙”承接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回光返照”。  无数艺术精英自此频繁光顾:古典主义文学家歌德、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印象派
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晓起推窗,如见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似仙人临镜梳发。蓬屋常伴仙人,不以门前未留小车辙印而憾。能明灭萤火,能观风行。  吃酒只备小盅,小盅浅醉,能推开人事、生计、狗咬、索账之恼。能行乐,吟东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以残墙补远山,以水盆盛太阳,敲之熟铜声。能嘿嘿笑,笑到无声时已袒胸睡卧柳下。小儿知趣,待半小时后以唾液蘸其双乳,凉透心臆即醒,自不误了上班。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师管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本社区的10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管理师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前后的血压情况,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满意度。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情况对比,较对照组85.19%,观察组满意度96.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