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中存在大量模糊限制语。本文分析了模糊限制语在影视剧本中的运用,并通过对比英汉影视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得出英汉电影剧本中模糊限制语在使用类型、使用频次和种类分布上有所不同。正确掌握英汉影视剧本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异同,对剧本写作及教学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英汉影视剧本 模糊限制语 异同
1.前言
模糊理论是一门新的学科,但发展很快。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出现于汉英报纸、商务交际、医学用语、法律、学术及科普文章等各类语篇中。但有关模糊限制语在影视剧本中的分析及研究还较少。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影视作品中的台词独白与现实交际中的语言有很大相似性,故人们只是把它归于一般交际语言;影视英汉语言趋于口语化,而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近年来多聚焦于学术、科普文章等书面语篇。
2.模糊限制语的界定和分类
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首先是Zaden(1972)在“Fuzzy-set”一文中提出来的,它的作用是限制模糊词的模糊限度。Lakoff认为,模糊限制语就是“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Brown和Levinson认为模糊限制语是集合中的一个小品词、单词或词组。Yule在他的“Pragmatics”中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话语怎样被给予理解的谨慎的注释性表达”。
迄今为止比较有影响的是E.F.Prince从语用的角度对模糊限制的划分。模糊限制语按其语用功能,可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这类模糊限制语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话语意义做出某种程度修正的词语,即“程度变动语”(adaptors);二是指给原话语定出一个变动范围的词语,即所谓的“范围变动语”(rounders)。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可以再分为两类: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
3.研究方法及语料
为确保数据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笔者从不同题材电影中选取了英汉电影剧本各10部,为确保客观性、多样性,剧本部分选自几个专门的电影网站下载下的剧本及字幕,部分选自《疯狂英语》原声版之电影沙龙,并着重选择语言含量大、贴近生活且语言地道的电影。然后再从这二十部电影剧本中,每一部电影剧本随意选取两个章节作为一个新文本,确保选取的每部电影的章节字数大体相当。这样共得到20篇文本。语料库建立以后,笔者具体分析所建语料库中模糊限制语的类型、使用频次、种类分布,对比其英汉电影剧本中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4.结果与分析
英汉电影剧本中模糊限制语在使用类型、使用频次和种类分布上有所不同。
4.1类型的异同点
在使用类型上的不同表现在汉语电影剧本中应用了程度变动语、范围变动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三种,而英文电影剧本中则有程度变动语、范围变动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及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四种。汉语剧本中明显缺失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而此类模糊限制语却在英语剧本中占有一定比率。如:He said you ran off with his fiancée and left him broken-hearted,he said.(出自电影“Bridget Jones’s diary”)。“he said”(间接缓和型)生动、巧妙地把话语的责任转移给别人。
4.2使用频次的异同点
在使用频次上,对比分析发现汉语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总体观察频次显著低于英语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总体观察频次,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这种现象与中国剧作家和西方剧作家对模糊限制语的认识各有偏重有关;英语作者的表达倾向于间接、婉约,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使用委婉、含蓄和迂回的陈述方式,如:I was in London at a party last night so I’m afraidI’m a bit hung over.而在汉语剧本中一般会这样表达:“我昨晚去了伦敦的一个派对,现在还有点醉醺醺的。”另外,这与中西方文化及思维方式不同也有关联。
4.3种类分布的异同点
在种类分布上,汉英电影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种类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统计结果表明,在汉语剧本中,分布最广的是程度模糊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语。在英语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种类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程度模糊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语。除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汉语剧本中不存在种类分布外,其余三种模糊限制语在英汉剧本中都存在种类分布。
5.结语
模糊限制语在写作、翻译、习得、语用学等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我们对影视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但这一领域的研究是值得去做的。这些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以更宽容的心去理解和接纳各种文化,从而获得创作的成功。它的研究成果对外语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2]Levenson,S.Pragmatics[M].London:CUP,1987.
[3]陈治安,冉永平.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1):18224.
[4]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28.
关键词: 英汉影视剧本 模糊限制语 异同
1.前言
模糊理论是一门新的学科,但发展很快。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出现于汉英报纸、商务交际、医学用语、法律、学术及科普文章等各类语篇中。但有关模糊限制语在影视剧本中的分析及研究还较少。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影视作品中的台词独白与现实交际中的语言有很大相似性,故人们只是把它归于一般交际语言;影视英汉语言趋于口语化,而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近年来多聚焦于学术、科普文章等书面语篇。
2.模糊限制语的界定和分类
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首先是Zaden(1972)在“Fuzzy-set”一文中提出来的,它的作用是限制模糊词的模糊限度。Lakoff认为,模糊限制语就是“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Brown和Levinson认为模糊限制语是集合中的一个小品词、单词或词组。Yule在他的“Pragmatics”中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话语怎样被给予理解的谨慎的注释性表达”。
迄今为止比较有影响的是E.F.Prince从语用的角度对模糊限制的划分。模糊限制语按其语用功能,可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这类模糊限制语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话语意义做出某种程度修正的词语,即“程度变动语”(adaptors);二是指给原话语定出一个变动范围的词语,即所谓的“范围变动语”(rounders)。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可以再分为两类: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
3.研究方法及语料
为确保数据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笔者从不同题材电影中选取了英汉电影剧本各10部,为确保客观性、多样性,剧本部分选自几个专门的电影网站下载下的剧本及字幕,部分选自《疯狂英语》原声版之电影沙龙,并着重选择语言含量大、贴近生活且语言地道的电影。然后再从这二十部电影剧本中,每一部电影剧本随意选取两个章节作为一个新文本,确保选取的每部电影的章节字数大体相当。这样共得到20篇文本。语料库建立以后,笔者具体分析所建语料库中模糊限制语的类型、使用频次、种类分布,对比其英汉电影剧本中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4.结果与分析
英汉电影剧本中模糊限制语在使用类型、使用频次和种类分布上有所不同。
4.1类型的异同点
在使用类型上的不同表现在汉语电影剧本中应用了程度变动语、范围变动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三种,而英文电影剧本中则有程度变动语、范围变动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及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四种。汉语剧本中明显缺失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而此类模糊限制语却在英语剧本中占有一定比率。如:He said you ran off with his fiancée and left him broken-hearted,he said.(出自电影“Bridget Jones’s diary”)。“he said”(间接缓和型)生动、巧妙地把话语的责任转移给别人。
4.2使用频次的异同点
在使用频次上,对比分析发现汉语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总体观察频次显著低于英语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总体观察频次,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这种现象与中国剧作家和西方剧作家对模糊限制语的认识各有偏重有关;英语作者的表达倾向于间接、婉约,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使用委婉、含蓄和迂回的陈述方式,如:I was in London at a party last night so I’m afraidI’m a bit hung over.而在汉语剧本中一般会这样表达:“我昨晚去了伦敦的一个派对,现在还有点醉醺醺的。”另外,这与中西方文化及思维方式不同也有关联。
4.3种类分布的异同点
在种类分布上,汉英电影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种类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统计结果表明,在汉语剧本中,分布最广的是程度模糊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语。在英语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种类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程度模糊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语。除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汉语剧本中不存在种类分布外,其余三种模糊限制语在英汉剧本中都存在种类分布。
5.结语
模糊限制语在写作、翻译、习得、语用学等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我们对影视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但这一领域的研究是值得去做的。这些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以更宽容的心去理解和接纳各种文化,从而获得创作的成功。它的研究成果对外语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2]Levenson,S.Pragmatics[M].London:CUP,1987.
[3]陈治安,冉永平.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1):18224.
[4]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