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纳米线的快速生长机理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

来源 :液晶与显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快速制备具有优良场发射性能的ZnO纳米线,对ZnO纳米线的生长机理及场发射性能进行研究。首先采用优化的两步法制备出高长径比的ZnO纳米线,其次采用SEM对ZnO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然后,在分析形貌特点的基础上,说明了强碱体系下ZnO纳米线薄膜的快速生长机理。最后,对典型样品的场发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果表明,优化后的两步法,只需3h即可获得直径为40-50nm,长度为2.2-2.7μm,长径比高达54的纳米线。薄膜的开启电场为3.6V/μm,阈值场强为9.1V/um,场增强因子β高达3 391。研究表
其他文献
针对现有的数据采集系统无法兼备通道数多、速度快、实时存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和大容量Flash的多传感器动态参数实时采集与存储方法。该系统以FPGA为主控制
中心环外侧嘧啶环作为液晶分子的极性介晶基团,能有效增大分子的偶极矩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提高分子的介电各向异性,降低液晶的驱动电压,也有利于形成近晶相液晶态。本文试图以
TFT-LCD的摩擦工艺中,容易产生摩擦Mura、L0条形不均、摩擦划伤等不良。分析及验证发现:摩擦Mura的发生与摩擦强度较弱,聚酰亚胺膜配向力不足引起像素漏光相关。选择摩擦强度
为了提高设备智能化作业,节省人力,对彩色滤光膜微观缺陷自动化修补进行了研究.通过最小循环比对法,修补设备能实现自动查找缺陷、确认缺陷精确位置并自行选择研磨、激光或填
针对SDRAM控制器的自动刷新指令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周期分散刷新算法。首先,使用Verilog HDL编写SDRAM控制器。在读写过程,根据SDRAM时钟频率和存储阵列行数,确定连续读/写
为了获得真3D的显示效果,我们采用多层屏显示具有深度信息的衰减图的方法来实现。整个显示系统包括多层液晶显示模块、多路显示驱动模块和高亮度背光模块。多层3D图像采集和处理过程包括:架设相机对模型进行多个角度的拍摄,对这些投影图进行几何光学处理得到包含所有光线路径的稀疏矩阵,再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际光场得到相应的衰减图,最后通过软件将衰减图输送到三层液晶屏显示系统进行显示。实验表明:重构出来的图像均方
利用传统狭缝光栅实现的自由立体显示器,存在着串扰严重、莫尔条纹明显、可视区域较小、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光损失不平衡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狭缝光栅的倾斜角度、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