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在钢琴课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改革从单一的钢琴小课或集体课转变为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前专业 钢琴 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依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兴趣的不同,进行不同群体的组合,实施不同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优质教育,得到正常发展。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效果显著,现把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方法简述如下,同大家商讨。
一、准确划分学生的层次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分层次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种把握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因而也是复杂而困难的。因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艺术素质是最为参差不齐的,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掌握音乐知识,从而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我在教学前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对这些“材”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划分层次。我按学生客观存在的技能水平及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A层:在钢琴上有特长的学生;B层:一般学生;C层:在钢琴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教师的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才不至于做无用功。由此看来,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结构层次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准确选择教学内容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核心
分层次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准确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达到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准确选择教学内容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按照划分的三个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A层学生,培养是以发展该类学生的特长为目的。不是课堂内容的简单重复或延伸,以比赛,演出为主,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发挥技艺特长,施展个人才华,激发他们“学无止境”的信念。B层学生居大多数,因而在设计内容上要紧扣大纲,以拓宽知识技能为主。主要是激发兴趣,既面向全体,开发潜能,又针对部分,发展和优化个性。对于C层,则设计一些易学、易掌握、易操作的内容,捕捉该类学生的闪光点,使其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消除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树立信心,赶追同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立增。
三、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保证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层次指导,对共性的问题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于个别性问题则注意抓两头。通过学生间的互助、互补、互动,使其各尽所长,各显其能,使特长学生和困难学生都能按各自的实际,按不同的教学要求达到目标,获得高峰的体验。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把问题带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如分析肖邦作品《bE大调夜曲》,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肖邦生平资料,所属时期、派别,有哪些代表作,其作品的主要风格、特点是什么。通过欣赏,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作品要点、难点。学生踊跃分析所听到的乐曲和学习的曲目,同时应用音乐词汇讨论他们对乐曲的理解,能够运用评论过程对所学曲目作出正确的评判。由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对作品会比以往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有一种收获感。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轻而易举地接受答案转变为通过努力寻求答案,从而丰富和充实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学活、学深,学得有新意,学得更有兴趣。
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不同层次学生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形式。它对于改善课堂内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分层次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以权威者、知识拥有者自居,而是以引导者、促进者、赞叹者的身份出现。例如:在教学节奏训练时,先将学生按三个层次分组,并针对这三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按要求学习,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中,成为小组中的一员,这样不仅接近了师生的距离,也能更好地与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最后让学生分组展现,检验学习成果。同时我又采用打破不同层次学生的方法,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一起,让优秀生为困难生提供智力刺激和帮助。
五、采用激励性评价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手段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许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用激励手段分不开。”激励性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教学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采用同一尺度,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眼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下点头、一次掌声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鼓励。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对其进行善导。只要我们深入细致的对学生进行研究,就不难发现他们的优点。见到了学生的进步就应该及时的、发自内心的去肯定和表扬,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可以极大地鼓舞和安慰学生,增强他们学琴的动力,提高自信心。
钢琴教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作为一名学前专业钢琴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着眼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达到“分层施教,逐层推进,整体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学前专业 钢琴 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依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兴趣的不同,进行不同群体的组合,实施不同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优质教育,得到正常发展。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效果显著,现把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方法简述如下,同大家商讨。
一、准确划分学生的层次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分层次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种把握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因而也是复杂而困难的。因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艺术素质是最为参差不齐的,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掌握音乐知识,从而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我在教学前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对这些“材”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划分层次。我按学生客观存在的技能水平及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A层:在钢琴上有特长的学生;B层:一般学生;C层:在钢琴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教师的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才不至于做无用功。由此看来,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结构层次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准确选择教学内容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核心
分层次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准确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达到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准确选择教学内容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按照划分的三个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A层学生,培养是以发展该类学生的特长为目的。不是课堂内容的简单重复或延伸,以比赛,演出为主,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发挥技艺特长,施展个人才华,激发他们“学无止境”的信念。B层学生居大多数,因而在设计内容上要紧扣大纲,以拓宽知识技能为主。主要是激发兴趣,既面向全体,开发潜能,又针对部分,发展和优化个性。对于C层,则设计一些易学、易掌握、易操作的内容,捕捉该类学生的闪光点,使其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消除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树立信心,赶追同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立增。
三、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保证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层次指导,对共性的问题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于个别性问题则注意抓两头。通过学生间的互助、互补、互动,使其各尽所长,各显其能,使特长学生和困难学生都能按各自的实际,按不同的教学要求达到目标,获得高峰的体验。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把问题带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如分析肖邦作品《bE大调夜曲》,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肖邦生平资料,所属时期、派别,有哪些代表作,其作品的主要风格、特点是什么。通过欣赏,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作品要点、难点。学生踊跃分析所听到的乐曲和学习的曲目,同时应用音乐词汇讨论他们对乐曲的理解,能够运用评论过程对所学曲目作出正确的评判。由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对作品会比以往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有一种收获感。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轻而易举地接受答案转变为通过努力寻求答案,从而丰富和充实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学活、学深,学得有新意,学得更有兴趣。
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不同层次学生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形式。它对于改善课堂内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分层次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以权威者、知识拥有者自居,而是以引导者、促进者、赞叹者的身份出现。例如:在教学节奏训练时,先将学生按三个层次分组,并针对这三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按要求学习,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中,成为小组中的一员,这样不仅接近了师生的距离,也能更好地与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最后让学生分组展现,检验学习成果。同时我又采用打破不同层次学生的方法,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一起,让优秀生为困难生提供智力刺激和帮助。
五、采用激励性评价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手段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许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用激励手段分不开。”激励性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教学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采用同一尺度,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眼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下点头、一次掌声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鼓励。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对其进行善导。只要我们深入细致的对学生进行研究,就不难发现他们的优点。见到了学生的进步就应该及时的、发自内心的去肯定和表扬,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可以极大地鼓舞和安慰学生,增强他们学琴的动力,提高自信心。
钢琴教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作为一名学前专业钢琴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着眼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达到“分层施教,逐层推进,整体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