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华克:爱西藏,爱人生,爱一切美好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中国画研究员、一级美术师王迎春老师推荐我们去看“薛华克高原人摄影展”时,离摄影展闭幕的时间只有四天了,王迎春说:“这个展览不错,值得去看看。我已经推荐了很多朋友去看了。”
  在“高原人摄影展”的展览大厅等待薛华克时,随手翻阅放置在接待桌上的留言簿,每一篇留言都长长的,如同每个人的内心独白。在不同场合看过很多留言,但是如此渴望交流、渴望共鸣的留言,倒真不多见。
  当薛华克在阳光中,推开玻璃门走进来时,大家交流了一个眼神,“就是他吧”。一米九的身高,拉奥孔似的的面庞,衣着的颜色也是摄影师最常穿的军绿和水洗蓝,更像个自由快乐的旅行者。
  “高原人摄影展”没有开幕式,甚至连所有作品的标签都被刻意没有贴。但在接受《对外大传播》采访时,薛华克不时和展厅中擦身而过的人打招呼,看得出很多人都不是第一次来了。看来,这更像是一个完全靠口碑举办的展览。
  从西子湖畔的杭州到雪域高原的西藏,薛华克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一次次地穿越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和被称为“天下第一险”的川藏公路,走阿里,上珠峰,踏遍藏北无人区。这是为了什么?薛华克给我们的答案是,为了真正了解藏族人完整的生活,并体验他们的生活,然后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凝聚在照相机的按钮上,原汁原味地记录下那里人们的宁静和豁达,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
  一直提笔想为薛华克先生和他的作品写点什么,只因从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高原人摄影展”上归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眼前总是有许多亮亮的眼睛、花开一样的笑脸、雪山、纳木措湖湛蓝的湖水??
  看过许多摄影展,我们的视觉也早已习惯了艺术家们的浮华和技巧,薛华克的作品(他一直反对别人称他的照片为作品,说自己的照片不是“作”出来的)不事修饰地挂在展厅里,在展出的摄影作品中,基本上都只运用自然光,薛华克的解释是生怕惊扰了可爱的拍摄对象——藏人。
  展览中的照片基本上拍自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北部高原和新疆帕米尔高原,这都是地球上最高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它寒冷、缺氧,生命很难生存,是除南极北极以外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正是在这里,宁静地生活着一批以畜养牛羊为生的牧民,他们只要有最起码的生活条件就已经满足。或许正是这份宁静和满足,让摄影家薛华克感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震撼。
  
  这是一个“心里敞亮、有光的”地方
  
  “如果一旦你去过分别占中国版图六分之一的新疆和八分之一的西藏之后,你便知道我为什么爱它们。”在最初的震撼之后,薛华克拿起手中的照相机对准这些朴素的藏人。
  由于交通的不便和资讯的不畅,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西藏也不是一个人人都可以随意涉足的地方。之后,摄影人一拨接一拨地蜂拥而入,西藏开始更多地为人所识。然而,当西藏的影像铺天盖地而出之时,我们发现,西藏被严重符号化了,经幡与蓝天、喇嘛与庙宇、秃鹫与天葬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西藏、西藏人就这样被简单化、符号化、模式化了!
  从1987年首次进入藏区创作,到1990年正式开始了“藏人”选题的艰苦创作,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薛华克辞去了浙江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专职摄影师的工作,靠写作的稿费和有时拍广告的收入吃力地维持创作,迄今他已经去过藏北近20次,最长的一次历时半年。
  薛华克最初是否出于一种好奇来到了西藏,这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十余年中曾有十来次冒着生命的危险进入西藏腹地以及一般游客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域,尤其是数次在藏北地区与牧民一同生活的经历,让他把藏人视为自己最为亲近的同胞、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
  “如果你没有去过西藏,你就不会知道桃花也会让人发狂。”在薛华克所居住的杭州,西湖的白堤、苏堤上,号称“一株桃花一株柳”,这样的桃花在薛华克的眼里是俗不可耐的,因为当他沿川藏南线,进入林芝地区,看到两三个人合抱才能围住的桃树,三三两两端立在田间、屋后、路边的,甚至漫山遍野。
  深深地迷恋上了这块神奇土地的薛华克开玩笑地说:“西藏就是个大陷阱,我已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作为摄影家的薛华克可以说游遍了世界的各种名山大川,但西藏在他的心目中是唯一的。那是因为一到藏区就“心里敞亮、有光”,而其他地方就找不着这种感觉。
  “每当我注视藏族牧民的目光时,犹如循着一条平直的新路,可以直抵人心底。这种目光没有闪烁、游移和遮掩躲闪。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没有必要或说他们还没有学会。” 薛华克说。西藏正是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人们带着虔诚,不远千里匍匐前行,来到他们心中的圣地,达成一次心愿;西藏又是那样一个地方,外来的人带着好奇,跋涉千山跨越万水,多焦躁的人到了那儿,心就宁静了。
  
  打动我的,相信它能打动更多的人
  
  


  “高原的风霜也同样‘写’在小孩子的脸上,虽然还只是一个孩子,但是你一眼就知道这是一个高原上生活的孩子,和平原上生活的孩子不同。为什么?因为‘高原红’”。
  “照片上的手持转经筒的小孩子眼神狡黠,似笑未笑,一抹微笑如同一朵花开。好比大家都说‘蒙娜丽莎的微笑’,其实仔细一看,蒙娜丽莎其实没有微笑”。
  ……
  对于好的摄影家来说,高原还远不只是一个自然景观的胜地,面对着一双双迎向你的眼睛,一张张布满高原红的脸庞,你会因为太纯太美而窒息。
  许多时候,薛华克采用静态的正面和侧面半身像为拍摄对象留影。这种影像样片中经常看到的最传统图式,却非常适合双方视线乃至心灵的对视与沟通。影像中的男女老少都出奇的宁静与从容,薛华克深信用这种方式来记录生命的状态是十分有效和简单的。
  此次展出的另一部分是新疆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人像,薛华克介绍说:“塔吉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为数不多的白种人,他们非常非常善良。”之所以与藏族人像同时展出,是因为薛华克认为这是两个居住在世界上最高处的民族,由于青藏高原通过昆仑山脉与帕米尔高原紧紧相连,两个民族同样淳朴善良而又刚强坚韧。
  李学惠女士曾任日本日中友好会馆文化事业部部长,多年在外从事对外交流工作,当她看到薛华克为一名塔吉克族小姑娘在教室里拍下的照片时,眼眶湿润了。照片上的小姑娘冲着镜头腼腆地露出笑容。她背后的黑板上用中文写着:“我爱中国,爱得最深。我最爱听中国的语言;我最爱看中国的山河;我是中国人,我在中国生根。我爱中国,爱得最深。”
  李学惠女士对《对外大传播》记者说:“在国外,你才知道自己特别地爱国。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你不由得就把自己放到一个崇高的境界里,自觉地、默默地为自己的国家做着有意义的事情”。看到这幅照片,她觉得拍摄照片的人和她有着相同的追求。“并没有人给我多少钱,让我来做这样的事情,拍这样的片子。”薛华克坚定地告诉笔者。“我并没有刻意地去改变什么。就是有这样一间教室,一个塔吉克族的小姑娘,然后让她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前,拍了这张照片。但是我有一种感觉:我要把它拍下来。因为它打动了我,我相信它能打动更多的人。”
  “我曾经受德国驻上海领事馆的邀请,和他们一起举办了一个非商业的展览。由他们自己选择片子,最终他们选的全部是西藏的黑白片。德国领事对我说,当他布完展之后,已经是清晨,领事馆里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只有照片上这些藏人的眼睛盯着他,他们的眼神让他无法回避,思考人类共同的问题。这种交流一直延续到今天。” 回想起第一次和上海的德国领事馆合作时,薛华克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漫步在展览大厅中,身边的照片如同油画般,画面凝重、意境深远。如果说薛华克早期的摄影集《天葬》中,他还只是满足于把人们带到一种遥远新奇的地方,如今的薛华克已经努力地从人文的角度去感知,去理解那片辽阔的天地。
  在采访的过程中,薛华克不断重复“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这样的字眼,这让记者回想起在2006年“两会”期间采访潘占林大使时,《对外大传播》的记者问他为什么中东的战火如此让我们牵挂,潘占林语速和缓,却饱含深情地说:“那是因为人类共同的情感。”
  
  在高原,微笑面对一切
  
  在《藏人》这组影像中,藏人的生活状况成为图像的重心。牧民的世界里有了天空、冰雪、雪山、牛羊、酥油、盐巴、奶茶、粮食、燃料、简陋的居所??加上心中的信仰就可以安静地生活,他们日复一日地“平淡”,但却十分平和地重复着日子——
  8岁的格桑玉柱每天清晨挤完奶之后,再风雨无阻地来回几十公里去放羊。
  很多藏民家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摆设,但他们即便家徒四壁,也生活得坦坦荡荡。
  他们吃用石磨磨成可以直接食用的糍粑粉,他们的祈祷不只为了自己,他们会祝愿天下所有的好人都一生平安。
  跟随着薛华克,走在“藏人”和“高原人”两组选题照片中,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薛华克拍摄的西藏孩子和其他牧民,不仅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很喜欢。西藏一直是摄影的热点,关于西藏的作品随处可见,去西藏搞创作简直成了时尚的一种。但是薛华克的创作,不是浮光掠影的采访,而是带着主题去寻找,去创作,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荒原上苦苦寻找“人的感觉,人性的感觉”。
  “‘藏人’和‘高原人’这两个选题并不是我的所有,只是在西藏的创作是我投入最多,时间最长,是我生命中用去时间最多的,我选取了《藏人》中的一部分,展现在这里,以期取得人类心灵的共鸣。”如果要问是什么吸引薛华克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青藏高原,把照相机的镜头对准淳朴的藏人,他会说,高原的诱惑最大的就是来自人性的诱惑。很多牧民朋友反复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但是不管以何种方式出现,都显得非常平实和可信。
  “我们要讲摄影史。我上课的时候,就提到,世界上最伟大的摄影家不是风光摄影家,也不是商业摄影家,而是新闻摄影和报道摄影。他们的作品关注人类的进程,人类的文明、灾难。我们现在讲‘以人为本’,也就是这个意思。”
  


  今天的薛华克凭借自己对这片广阔土地深沉的爱,他一步一步默默地走,直到《藏人》的发表和受到广泛的好评。已经拥有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长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身份的薛华克,却说自己决不是那种主流意识里的沙龙艺术家。他总是刻意地远离这些,更愿意像一个真正的藏人那样,快乐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喝着酥油茶,嚼着风干的牦牛肉干。
  在别人的喝彩声中,薛华克又悄悄地走了,他不习惯这种热闹的场面,他说要赶回杭州为第二次受德国领事馆之邀办“高原人”展览做些准备,他说他要去河南艾滋病村去拍一些片子,实实在在地为艾滋病人解决一些问题,然后还要想办法运送一些藏北某县急需的物资,春天的时候,要第十三次入藏……
  薛华克: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终身高级会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主任、副教授
  作品:《藏人1》、《藏人2》、《高原人》等
  (欢迎读者和主持人交流,请发送邮件至zhoujin_gongwu@sina.com)
  责编:周瑾
其他文献
内容简介惨案发生在寂静的夜。退休警察的证言,犯罪嫌疑人刘东阳的口供,被害人冯岩的口供,在这些证据面前主审法官吴梅却犹豫了,她知道这个案子背后一定有隐情。 Content br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十分强调学习习惯的养成.美国的林肯说:“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基本案情2002年,洛阳市监察局对该市某区副区长黄某(非中共党员)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经查,黄某在担任副区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共计人民币238.717万元、美元3.03
罗马字拼音是泛指外国人拟订的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语音和给汉字注音的各种方案.早在350年以前,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就首创了罗马字拼音方案,接着,有就这个方案加以修正
导演:詹妮弗·弗拉凯特、马克·莱文主演:阿碧盖尔·布雷斯林、朱迪·福斯特、杰拉德·巴特勒类型:家庭/冒险/喜剧分级:尚未评级上映:4月4日妮姆是个爱幻想的小女孩,跟科学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主演:李俊基、宫崎葵国别:日本/韩国影片类型:爱情《初雪》关于爱情的传说在日本有个传说“下初雪的时候遇见自己心爱的人,两人会幸福一辈子”。《初雪》的构思主要就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