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面朝天读轻叩细敲悟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411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本细读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文本解读方法,本文以教学《我与地坛》为例,从文本细读的前提、细读的方法和细读的姿态等方面,探讨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文本细读的具体操作原则。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 前提 方法 姿态
  
  文本细读是上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提出的文学作品鉴赏方法,而今将其移植到了阅读教学中;其实文本细读也不是语文教学的新出路,它是喧嚣之后的返璞归真,是“读书”传统的回归,“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等,正说明了这个朴素的道理。但是文本细读也并不简单,怎样读?读什么?其实大有可推敲思量处。本文拟结合史铁生《我与地坛》的阅读教学,从细读的前提、细读的方法和细读的姿态三个角度,对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作一探讨。
  细读的前提:目中有人,心中含情
  阅读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文本,文本里未必有人物,但文本的深处却必定有一个人,那就是作者。在文本、作者、读者三者关系中,我们往往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读者的自主性,但实际上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抛开作者,因为文本的独立并非封闭,它跟时代、环境、作者声息相连。我们倡导素面朝天读文本,并不是将阅读只局限于文本,而仍注重把握与文本相关的时代、环境,仍强调了解作者,即,既跟文本对话,也跟作者对话。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应该尽可能多地引领学生了解有关作者的一切:时代背景、环境特点、生活际遇……以尽量真切地触摸到文本的生命脉搏,让阅读对象原生态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有不少论者指出,作品一经诞生,便与作者无关,我们在阅读教学时也应该拒绝阅读教参和其他相关资料,拒绝文本之外的信息,以确保阅读的纯净无扰。这其实是绝对化了,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试想,如果编者删去了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事实,如果我们不查证作者生于1951年、在1972年便只能靠轮椅“行走”的生平,我们能更为深入地理解他有关生与死的揪心思考吗?我们也许会当他是一个疯子或天才,却不能感受到他命运的残酷和他的精神求索之旅的漫长与痛苦。
  目中有人的同时,还得心中含情。由于文本本身往往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智慧,镌刻着作者的精神求索,所以阅读不是无情的解剖,而是真切的体悟;不是手持冰冷的手术刀,而是捧出一颗真诚的心。我们必须饱含感情读文章,善于和文本及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惟其如此,才能从文章中读出文本的意蕴。试想,如果是一个对生活毫无热情、对弱势从无同情的人来读《我与地坛》,能指望他读出什么来呢?他是决然读不出“要关爱残疾人的内心需求”、“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要勇于正视人生的苦难与挫折,克服脆弱”、“遇事要冷静思考,不要有过激行为”等生命意识的。只有读者有情,才能以情染情,感受到文本深处生命的回响与我们内心的共鸣。
  细读的方法:把握脉络,叩问细节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正是细读的一个原则。慢慢地读,且读且思,思而有悟,就是细读的典型过程。不过,这里的“慢”还是有讲究的,读一篇文章,事实上有一个“快——慢——快”的过程。先是“快”,较快速地把握文本的大致脉络;之后是“慢”,耐心细致的体悟;有悟之后再读,恰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又成快读,但层次境界已然不同。本文主要关注细读由快到慢的这个过程,即从把握脉络到深入细节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注重的是对文本的研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去揣摩、体味。
  凡好文章都会有清晰的脉络,完整的文章有,节选片断也会有。教材中的《我与地坛》是原文的节选(原文共有七部分),但这两部分同样有其自足的思路脉络。教师自己应该通读完整的《我与地坛》,以期有更完整的认识,但对课堂教学来讲,主要是让学生体悟这两部分(可鼓励课外拓展阅读)。我们先较快地读,找到通往文本深处的路径,一两遍之后,我们看到第一部分主要写地坛里的无数细小卑微的生命和“我”对生命世界的认知和悟得;第二部分主要写母亲的苦难、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对“我”生存的启发。把握了这两条路径,我们就可以上路,分头寻找通幽的曲径了。
  曲径就是细节,文章能给予我们的感动往往就在细节。而在品悟细节的时候,我们仍要扣住文本关键处进行。至于要品悟的内容,文章不同,重心也就不同,就《我与地坛》来说,具体是做到“三品”:一品景象——残破的地坛古园内,无数活跃的细小生命;二品思想——对生命存在的领悟;三品情感——母亲与“我”。
  先说品景象。以第五段为例。把“蜂儿”比喻成“如一朵小雾”,形象呈现了生命的美丽,而“稳稳地停在半空”则道出了生命的坦然与从容。把“蚂蚁”拟人化成“摇头晃脑”、“捋着触须”,说明它是多么快乐、悠闲、自在;而“疾行”,说明它充满活力,充满信心。“瓢虫”先是“爬”,接着是“祈祷”,最后是“升空”,显现了这种细小生物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生活的顽强。说“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虽隐去了蝉经历蜕壳的煎熬,却在无言中暗示了这种卑微的生命获得新生的力量。而将没有生命的小小“露水”夸张成能“摔出万道金光”,何尝不是一种生命力的昭示呢?通过对这些景象紧扣文本细节处关键词的品悟,我们确可真切体悟到“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再说品思想。“不衰败”的古园中,小生命们都按自己独特的方式活动着,向人们展示出生命的缤纷多彩,诉说着生命的美丽多姿,显现着生命的顽强和活力。这不禁让“我”意识到再卑微弱小的生命,都不可替代与复制,都有它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生命乐趣。人亦如此,怎能不珍爱生命,消极地求死?困扰心头许久的有关“生与死”的思索,终于找到了答案:园子虽然荒芜,但是并不衰败;“我”虽然残废,但是不能颓废!
  细读的姿态:并肩而行,促膝而谈
  在我们开始阅读的时候,就与文本、作者产生了关系,是携手同行,还是各不相干,还是针锋相对?姿态不一,也就效果各异。从课堂阅读角度来看,文本细读首先要做到与文本、作者并肩而行。只有这样,细细聆听,才有可能得窥内情,有所了悟。我们主张素面朝天地读,也是要强调阅读姿态的真诚平和。我们所能体悟的一切,让文本和它背后的作者告诉我们,或者我们自己去发掘。读《我与地坛》,就要和史铁生一起走进地坛,随他到地坛的各个角落,与他一起观察生命存在的姿态,感受母亲目光的注视,体味文本传递给我们的种种信息。
  但偕行不是全部,還要对话。偕行是对文本信息的吸纳,是对话的前提;对话是了解之后的深化,是窥探秘境的必由之路。而且文本细读中的对话,不能是居高临下,也不能是屈膝逢迎,而应是促膝谈心。在与“我”一起徜徉过地坛之后,我们就要和他好好地谈一谈,谈为什么他会发现一座寂静的荒园里那些微小生命的丰富形态,为什么生与死这样宏大的命题他最终以极为轻盈的方式从心头卸下,也谈“我”母亲的那种默无声息却绵长坚忍的爱是如何支撑他摸索行走人生的路。对话之中,我们会有疑,也会有悟,疑过悟过之后,我们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新的观察角度,这也就是文本细读的最大的意义,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细读不是从文本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细读也不是到文本为止,而是到‘自己’为止”。
  从阅读教学方法上讲,文本细读是质朴的;从操作过程上讲,文本细读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但回归阅读本原既是必然,阅读教学也就应该正本清源,从细读入手,以体悟作结。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中学暨阳分校。
其他文献
据2016年3月10日世界银行官网报道,2015年以来,非洲中西部地区相关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成功地提升了当地小学入学率。但是,教育系统分析项目(Programme for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 Systems,PASEC)显示,该地区教育质量仍然不理想。参与评价的大部分孩子都不具备基本的读写算能力。  2014年,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
美国名校的申请,正在从SAT和TOEFL成绩这两个竞争领域,延伸到课外活动和申请材料这两个领域。SAT和TOEFL成绩在申请美国大学时很重要,但是课外活动的策划和申请材料的制作也是成功申请的重要因素。  每个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都希望被心中理想的美国名校录取,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要找到正确的方向,那就是了解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如果想考入国内重点大学,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但申请
诗歌作为审美的结晶,具有启迪人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生活品位的作用。高中古诗鉴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歌的情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及深奥的哲理,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需要有诗一样润湿的心田,诗一样艺术的语言。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往往很难通过语言描述,对于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仅靠传统教学中的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理解感悟,诗歌鉴赏就成了语文
摘要:课程标准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围绕学生展开,所以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依托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学生认知层次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主体;有效教学;提升认知层次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104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也被提上议程。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新课程要求新的德育工作是围绕人文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工作,注意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以此优化班级管理,健全学生人格品质。  关键词:班级管理;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  班级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良好的班级班风,学生才能有
人物简介:黄玉山,香港公开大学校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获得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植物生化学博士学位,并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成为英国生物学会院士及香港科学会院士。多年来,黄校长在香港多所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及行政工作。此外,黄校长一直致力于参与香港基础教育的政策制定、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等工作,曾任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主席(2001-2007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委员(2001-2007年)、
【摘 要】从历年的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得分情况来看,学生成绩普遍不太理想,学生在回答此类题目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从而导致失分比较严重。本文分析了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正措施。  【关键词】语文高考 诗歌鉴赏 答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是历年得分较低的一个题型,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学生知识上的缺陷,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缺乏对高考诗歌鉴赏答题规律的认识,学生
摘要: “溶液的形成”是初中化学学习混合物体系的代表性内容。以“自制盐汽水”为情境,延伸至利用盐汽水配制鸡尾酒、提取鸡尾酒中的色素及屠呦呦提取菁蒿素,学生在真实的系列情境所引发的探究活动中,不仅自主建构结构化知识,而且领悟学科观念、方法和价值,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 真实情境; 深度学习; 溶液的形成; 学科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12003506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