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网络参与重大事件、表达自身诉求,成为愈来愈多中国网民习惯的生活和增权方式。各种热点问题通过网络媒体得以更全面的展现,各类社会问题引起热心网友的关注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本文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分析网络社交媒体如何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合理利用网络社交媒体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交媒体 社会问题 微博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传播已经成为新一代大众传播的优势力量。而网络用户涉及的传播内容也更加广泛,从单纯的娱乐八卦和人际传播到网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影响到许多公共群体性事件的最终解决,网络社交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推动公共事件的发展。
一、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
网络社交媒体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络而进行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等不同传播类型,将现实与网络世界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基于网络传播的自身优势,网络媒体成为最典型的社交媒体。
1、网络社交媒体的类型
网络社交媒体类型按照信息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即时通讯工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即时互动、信息交流的以对话形式为主的双方交流方式,主要包括QQ、MSN以及手机飞信等。腾讯QQ已经成为包括草根阶层在内最为大众化的交流工具,MSN则是全球性跨地域的白领人群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并且随着各种网络交流平台的完善和发展,国内外各个行业领域的交流工具不断渗入到人们的多层面生活中,比如淘宝网开发的旺旺。
SNS网络社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社区包括虚拟网络社区和实名制网络社区两类。虚拟网络社区:既有天涯、猫扑等草根性大众化网络社区,也有豆瓣、虾米等基于某一共同爱好形成的群体交流平台,还有各种联谊、游戏、考试等经验交流和资料共享网站。登录社区或者申请注册的网民,以社区参与者身份积极参加社区话题的讨论,获得不同类型内容的消息和资料,其中某些热门话题经过网民的热烈讨论形成新闻热点。事实证明,许多新闻正是来源于SNS上各种群体的爆料和讨论,尤其以容易引起大众讨论的群体性公共事件为主。实名制网络社区:人人网、腾讯校友等基于实际人际关系形成的实名制交流平台。
自媒体:以博客、微博为代表。自媒体虽然起步较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占领市场。博客是属于个人的自我记录和自我表达途径,尤其以名人博客更加具有普遍的影响力。微博虽然是2009年国内新兴网络事物,但因其自身优势,在短时间内已经在網民中形成风靡热潮。
2、发展原因探析
人们对网络新媒体的依赖,主要是因为其相较于传统媒体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网民在网络中的虚拟身份和匿名性,也有利于网络传播中参与者真实声音的出现。
(1)技术力量。互联网、数字技术普遍应用于传播领域,在新媒体发展势头猛进的同时,传统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也积极进行三网、三屏技术融合,寻求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生存。因而网络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也是基于技术力量的不断投入和发展完善,为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创造条件。
(2)社会交往的需要。信息时代的信息交流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互联网传播更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鉴于网络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以及互动性,新闻信息传播迅速。在人际交往方面,网络交流成本低;跨地域,不同地区不同国界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视频隔空面谈;内容不受空间文本限制,在超文本链接等技术支持下,文字表达不受局限,并可以通过转载分享给更多受众。这样也就给网络用户提供了社会信息互动交流的平台,热点话题很容易通过社会交往得到大范围的传播。
(3)公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网民用户多集中于80、90后以及部分70后,热衷于互动交流和积极发表个人意见的活跃网民,文化水平普遍偏高。网民能够自由表达个人意见,通过网络平台发表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批评,监督政府行为和公共事务,公民意识得到体现。
二、社会问题在网络媒体中的展现
通过网络参与重大事件、表达自身诉求,成为愈来愈多中国网民习惯的政治生活方式,用香港大学中国媒体专家班志远的话说,微博打拐用行动展示了社交媒体在应对社会问题时的能量。
微博打拐事件前后解析:2011年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开设了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鼓励网民为身边的乞丐儿童拍照并传到网上,一起来帮助解救被拐的孩子。该微博开通仅10天时间,便吸引了57万多博友的关注。至2011年2月初,就有7000多张乞儿照片被上传,6名儿童被解救。2011年2月10日,针对社会关注的街头未成年人乞讨问题,公安部回应认为,组织、强迫、诱骗、拐卖未成年人乞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时,公安机关也呼吁广大群众发现有虐待、组织、强迫、利用未成年人街头乞讨嫌疑的,请及时拨打110报警,公安机关将认真核查,依法严厉打击。《金融时报》的报道称,于建嵘的活动标志着微博首次参与到打拐事业中来,微博这个社交工具推动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让每个人都有了“话筒”。
三、网络社交媒体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许多人在遇到问题而用正当方法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就会求助于网络,通过发帖引起话题,向四方网友诉说困境,集思广益寻求解决方法。
1、有利条件
首先,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无论是即时通讯工具、SNS网站还是自媒体,都拥有着网络传播及时快速的特点,通过零成本的转发、分享,尤其是通过好友互动和粉丝关注等方式实现了信息以病毒性裂变途径进行的传播。这样,人们在信息互通有无的情况下,即时交流彼此所见所想,集大家之力解决问题。微博打拐事件中,通过于建嵘教授的微博呼吁,中间经过粉丝的转发评论,再加上粉丝的粉丝的转发,短时间就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并成功解救6名失踪儿童。
【关键词】社交媒体 社会问题 微博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传播已经成为新一代大众传播的优势力量。而网络用户涉及的传播内容也更加广泛,从单纯的娱乐八卦和人际传播到网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影响到许多公共群体性事件的最终解决,网络社交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推动公共事件的发展。
一、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
网络社交媒体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络而进行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等不同传播类型,将现实与网络世界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基于网络传播的自身优势,网络媒体成为最典型的社交媒体。
1、网络社交媒体的类型
网络社交媒体类型按照信息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即时通讯工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即时互动、信息交流的以对话形式为主的双方交流方式,主要包括QQ、MSN以及手机飞信等。腾讯QQ已经成为包括草根阶层在内最为大众化的交流工具,MSN则是全球性跨地域的白领人群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并且随着各种网络交流平台的完善和发展,国内外各个行业领域的交流工具不断渗入到人们的多层面生活中,比如淘宝网开发的旺旺。
SNS网络社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社区包括虚拟网络社区和实名制网络社区两类。虚拟网络社区:既有天涯、猫扑等草根性大众化网络社区,也有豆瓣、虾米等基于某一共同爱好形成的群体交流平台,还有各种联谊、游戏、考试等经验交流和资料共享网站。登录社区或者申请注册的网民,以社区参与者身份积极参加社区话题的讨论,获得不同类型内容的消息和资料,其中某些热门话题经过网民的热烈讨论形成新闻热点。事实证明,许多新闻正是来源于SNS上各种群体的爆料和讨论,尤其以容易引起大众讨论的群体性公共事件为主。实名制网络社区:人人网、腾讯校友等基于实际人际关系形成的实名制交流平台。
自媒体:以博客、微博为代表。自媒体虽然起步较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占领市场。博客是属于个人的自我记录和自我表达途径,尤其以名人博客更加具有普遍的影响力。微博虽然是2009年国内新兴网络事物,但因其自身优势,在短时间内已经在網民中形成风靡热潮。
2、发展原因探析
人们对网络新媒体的依赖,主要是因为其相较于传统媒体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网民在网络中的虚拟身份和匿名性,也有利于网络传播中参与者真实声音的出现。
(1)技术力量。互联网、数字技术普遍应用于传播领域,在新媒体发展势头猛进的同时,传统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也积极进行三网、三屏技术融合,寻求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生存。因而网络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也是基于技术力量的不断投入和发展完善,为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创造条件。
(2)社会交往的需要。信息时代的信息交流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互联网传播更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鉴于网络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以及互动性,新闻信息传播迅速。在人际交往方面,网络交流成本低;跨地域,不同地区不同国界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视频隔空面谈;内容不受空间文本限制,在超文本链接等技术支持下,文字表达不受局限,并可以通过转载分享给更多受众。这样也就给网络用户提供了社会信息互动交流的平台,热点话题很容易通过社会交往得到大范围的传播。
(3)公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网民用户多集中于80、90后以及部分70后,热衷于互动交流和积极发表个人意见的活跃网民,文化水平普遍偏高。网民能够自由表达个人意见,通过网络平台发表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批评,监督政府行为和公共事务,公民意识得到体现。
二、社会问题在网络媒体中的展现
通过网络参与重大事件、表达自身诉求,成为愈来愈多中国网民习惯的政治生活方式,用香港大学中国媒体专家班志远的话说,微博打拐用行动展示了社交媒体在应对社会问题时的能量。
微博打拐事件前后解析:2011年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开设了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鼓励网民为身边的乞丐儿童拍照并传到网上,一起来帮助解救被拐的孩子。该微博开通仅10天时间,便吸引了57万多博友的关注。至2011年2月初,就有7000多张乞儿照片被上传,6名儿童被解救。2011年2月10日,针对社会关注的街头未成年人乞讨问题,公安部回应认为,组织、强迫、诱骗、拐卖未成年人乞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时,公安机关也呼吁广大群众发现有虐待、组织、强迫、利用未成年人街头乞讨嫌疑的,请及时拨打110报警,公安机关将认真核查,依法严厉打击。《金融时报》的报道称,于建嵘的活动标志着微博首次参与到打拐事业中来,微博这个社交工具推动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让每个人都有了“话筒”。
三、网络社交媒体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许多人在遇到问题而用正当方法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就会求助于网络,通过发帖引起话题,向四方网友诉说困境,集思广益寻求解决方法。
1、有利条件
首先,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无论是即时通讯工具、SNS网站还是自媒体,都拥有着网络传播及时快速的特点,通过零成本的转发、分享,尤其是通过好友互动和粉丝关注等方式实现了信息以病毒性裂变途径进行的传播。这样,人们在信息互通有无的情况下,即时交流彼此所见所想,集大家之力解决问题。微博打拐事件中,通过于建嵘教授的微博呼吁,中间经过粉丝的转发评论,再加上粉丝的粉丝的转发,短时间就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并成功解救6名失踪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