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座开裂原因分析

来源 :失效分析与预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动机运行60?h后进行分解检查,发现滚棒轴承座的安装轴承外环处开裂,裂纹贯穿整个轴承外环配合面.对轴承座开裂处进行断口宏微观分析,金相组织和倒角检查等,确定轴承座开裂性质和原因.结果表明:轴承座的开裂性质为高周疲劳,疲劳开裂的原因与起源位置未倒圆呈一直角形貌且存在毛刺导致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有关.后续采取对设计图样进行完善,细化尺寸,改进轴承座的加工工艺及加强对零件的制造质量控制等措施后,未再发生此类故障.
其他文献
高钛钢具有较高的耐磨性、韧性、强度及晶间抗腐蚀性,已得到较普遍应用.针对高钛钢板坯连铸过程凝固传热与理论压下量开展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拉速1.0 m/min时,高钛钢在结晶器出口位置坯壳厚度约15mm,凝固终点距弯月面约20.4 m,两相区长度约10.8 m,拉速每增加0.1m/min,结晶器出口坯壳厚度减小约0.2 mm,凝固终点向后移动1.7 m,两相区长度增加约0.9 m,不同拉速时,补缩两相区凝固收缩所需理论压下量基本相同,约为2.2 mm.
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基体1Crl5Ni4Mo3N表面制备高强度不锈钢熔覆层,并利用扫描电镜、析氢试验、电化学分析仪对基体与熔覆层的组织结构、析氢速率、电化学阻抗与腐蚀形貌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熔覆层抗腐蚀性较基体差.分别对基体与熔覆层的腐蚀机制进行探究,发现基体与熔覆层腐蚀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腐蚀形式为晶间腐蚀.通过此项实验,深入了解了对激光熔覆制备的高强度不锈钢熔覆层的腐蚀特性及腐蚀机制,为后期进行零部件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对TA18钛合金材料设计不同缺口尺寸的拉伸试样,进行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室温拉伸试验及断口形貌观察,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结合的方法研究TA18钛合金的韧性断裂特性,分析了应力状态对微观断裂机制的影响规律.利用Bridgman正向计算法修正颈缩失稳后的应力数据,建立了TA18钛合金的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计算了拉伸试样的平均应力三轴度和断裂应变,回归确定了TA18钛合金损伤失效模型.结果 表明:不同应力状态下的TA18钛合金断裂应变各不相同,断裂应变随着应力三轴度的增大而减小,断口韧窝尺寸与
利用锥束CT检测系统对多孔陶瓷试样进行扫查与重建,讨论滤波板位置、透照管电压、旋转轴倾斜校正和投影张数等工艺参数对CT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探测器侧进行滤波可以减少试样的散射,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度;与85、140?kV透照管电压下的图像相比,透照管电压为130?kV时CT重建的图像噪声低、对比度和清晰度高;对旋转轴进行?1.06°校正可以减少CT重建图像的伪影和几何畸变;CT重建投影数量增加,重建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和清晰度等随之提高.调整工艺参数可以改善CT重建图像质量,保证多孔陶瓷缺陷检
针对发动机一级盘用材料冲击损伤后的高周疲劳性能需求,对TC4钛合金在外物损伤后的疲劳行为开展研究.采用空气炮法制备含3种不同程度外物损伤的TC4钛合金试样并统计损伤尺寸,对无冲击损伤和含外物损伤的试样进行疲劳试验,获得S-N曲线,观察疲劳裂纹萌生位置.结果表明:更快的冲击速度和更大的弹丸直径会形成更大的FOD损伤;外物冲击改变裂纹萌生位置;通过损伤尺寸的统计与疲劳性能的对比发现,试样宽度方向的损伤尺寸是影响疲劳寿命的最主要因素.
以粉末高温合金FGH96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损伤力学理论来建立寿命预测模型.对于不同夹杂物特征,粉末高温合金裂纹萌生有不同的表征参量,其数值变化为裂纹萌生的寿命预测提供思路.对粉末高温合金寿命预测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损伤演变方程建立寿命预测模型;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模拟夹杂物的不同位置、不同尺寸以及不同形状对裂纹萌生的影响,得到相应的损伤参量分布云图.将得到的损伤参量代入计算模型,得到疲劳寿命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损伤参量Y能较好地表征材
航空发动机用1Cr17Ni2叶片经锻造及热处理后进行硬度检查,发现硬度偏低.通过在熔炼过程中调节Cr、Ni元素含量以及在后续热处理过程中逐步提高淬火温度,提出控制铁素体含量的具体办法,同时对不同铁素体含量的热处理后的棒料进行相关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叶片硬度偏低与材料中存在较多δ?铁素体有关;1Cr17Ni2中δ?铁素体含量可以通过调节Cr、Ni元素含量及热处理过程中淬火温度进行控制,当原材料中铁素体形成元素含量高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特别是淬火温度高于1150?℃,铁素体含量迅速增加;1Cr17Ni2合
针对工业生产中轴承端面表面缺陷检测采用人工目视检测方法存在检测精度低、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的轴承端面表面缺陷检测方法.首先,为了克服轴承端面表面缺陷样本数据不足问题,提出一种联合Mosaic与Copy-Pasting策略的数据增强方法对样本进行扩充,然后利用YoLov5具有较好的目标检测性能,基于YoLov5模型构建轴承端面缺陷检测模型,实现轴承端面表面缺陷检测.采用工业现场采集的轴承端面表面缺陷图像数据集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达到94.7%的检测精度.
液压系统的执行部件液压缸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油故障,通过对密封圈进行密封原理分析、密封结构分析、O形橡胶密封圈有限元仿真分析、试验验证等方式,得出静密封结构渗漏油的原因,并根据密封失效原因提出解决措施.结果表明:液压系统O形圈静密封结构在低温下密封圈压缩率会减小,出现密封失效;通过增大O形橡胶密封圈截面直径可有效提高低温下压缩率,进而改进漏油故障,为同类型产品的渗漏故障提供参考作用.
H13钢模具在生产铝型材的过程中出现早期软化、变形、开裂和磨损等问题,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等检测方法,对模具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具在渗氮前进行的淬火和回火工艺不合理,存在少量夹杂和未溶解的碳化物,使其整体韧性不高;其渗氮层厚度较薄,且渗氮层硬度偏低,组织不稳定,渗氮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较差,加剧模具渗氮层的剥落和磨损.建议从模具的热处理工艺和渗氮工艺方面进行优化来提高其硬度和冲击韧性,从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