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关注结核防治的6大误区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heng0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神结 结核病
  
  近年来,尽管人民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条件亦不断改善,但全球防治结核病形势依然严峻,结核病依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即将到来之际,本刊特邀结核病专家分析结核病防治中的常见误区,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结核病、战胜结核病。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关注结核防治的6大误区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主任医师唐神结
  
  误区一:结核病现在已不多见了。
  绝大多数民众甚至不少医务人员都认为,结核病早已不多见,即使患了结核病,也是“防有办法,治有措施”。实际上,我国目前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的结核病患者数位列世界第2位,我国还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27个耐多药或广泛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在我国,仍有不少结核病患者未被发现;在被发现的结核病患者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未进行治疗、延迟治疗或不规则治疗。可以说,我国结核病的疫情极为严重,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误区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就是结核病。
  结核菌素试验(PPD皮试)主要用于结核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以及检测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PPD皮试阳性就是患了结核病。实际上,下列4种情况均可出现PPD皮试阳性:①曾经感染过结核菌但未发病;②曾经患过结核病;③接种过卡介苗;④目前正在患结核病。具体是哪种情况,需由专业医生仔细辨别。一般地说,儿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提示患结核病的可能性大。
  
   误区三:结核病是传染病,都有传染性,患者都必须住院隔离治疗。
  人们普遍认为,结核病是传染病,都有传染性,患者必须住院隔离治疗。这种观点比较片面。结核病是由结核菌侵入人体所致,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如肺、骨、淋巴结、肾等。然而,由于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经空气传播,故只有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才具有传染性,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淋巴结核)患者并没有传染性。即使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2~4周后,痰内结核菌迅速减少,细菌的活力也会减弱,对周围人群也基本没有传染性。目前,大部分肺结核患者可以在家治疗,不必住院。
  
  误区四:服药后症状消失,即可停药。
  结核病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许多不适症状可在短期内消失。不过,结核菌是一种相当顽固的细菌,尽管在用药2个月左右,大部分敏感菌可被杀灭,但少量非敏感菌可能依然存活。因此,结核病患者应坚持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一般为6~9个月,以达到治愈和减少复发的目的。结核病专科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痰结核菌检查、放射学检查等结果决定是否停药。
  
  误区五:患了结核病要“忌口”
  很多人,甚至是一些医务人员都认为,结核病患者要“忌口”,不能吃海鲜、公鸡、鲤鱼等。其实,除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太辣、太咸的菜)以避免咳嗽加重外,结核病患者并不需要“忌口”。鸡、鸭、鱼、肉、蛋、海货、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
  
  误区六:结核病患者康复后,就不会再得结核病了。
  不少人认为,结核病患者康复后,就有了终身免疫,从此不会再得结核病了。这种观点也是不对的。结核病患者经正规治疗后病情稳定,可停药。不过,其体内的结核菌并没有被完全消灭,仍可能有极少量所谓的“休眠菌”或“持存菌”会“潜伏”下来。一旦机体免疫力明显或长期下降,这些细菌就会“复苏”,慢慢生长繁殖,当菌量增多到一定数量后,结核病就会复发。因此,结核病患者康复后,一旦发现自己有精力不足、易疲劳、消瘦、胃口不振、潮热、夜间出虚汗、咳嗽(连续咳嗽2周以上)、胸部不适或疼痛时,必须及早就诊。
  
  专家简介
  唐神结
  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委员兼临床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肺科学会委员兼结核病学组组长,上海市防痨协会培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结核病的诊治,尤其对耐多药难治性肺结核、淋巴结核、结核性脑膜炎、骨关节结核、泌尿生殖系统结核、腹腔结核等诊治具有较深造诣。
  特需门诊:周四全天
其他文献
一天,一位削瘦的中年男子愁容满面地走进诊室。他自述姓陈,长期患有慢性咽喉炎,平时没有症状,但近三个月来,咽喉中出现了严重的堵塞感。加之近来父亲去世,他经常失眠,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引起腰痛,真是浑身难受,十分痛苦。   “医生,我这是怎么了,不会得了什么恶毛病吧?”陈先生焦急地问。      “严重”的梅核气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我回答说:“您的症状属于慢性咽喉炎,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因为
近年来,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滥用、误用,从而导致的[wtz1]药证不符。近日,北京一项调查发现:西医医生开中成药处方量高达91%,而不合格率最高为43.4%。这个调查着实让人嘘唏不已。具有医学知识背景的西医医生也有近半[wtz2]开错中成药,那么,没有任何医学知识背景的普通患者是否会买错、用错中成药呢?答案是肯定的。由于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而又喜欢到药店自行购买、
李小鹰 冠心病 心绞痛    生活实例:冠脉造影正常,为何胸痛频发?  张老师今年49岁,绝经半年多。近一个月来,她时常感到心前区闷痛不适。一周前,她感觉胸痛越来越严重,怀疑自己患了心脏病,急忙去社区医院就诊。医生在仔细询问病史之后,给她开了些检查。不料,心电图检查、运动平板试验均提示“心肌缺血”征象,医生怀疑她患了冠心病,建议做一次冠脉造影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听医生这么说,张老师顿时慌了神,立即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但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耐药及应答不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在抗病毒治疗时,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联合应用中药免疫调控治疗,不仅能提高HBeAg(乙肝病毒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率,还能降低病毒耐药率。    生活实例1:中医药助力“转阴”  张先生患慢性乙型肝炎10余年,HBeAg阳性,肝功能反
专家简介  邱蔚六  男,1955年毕业于原四川医学院。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主任、口腔医学院院长、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等职。现为上海市临床口腔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口腔颌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
牛奶是一种好东西,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因而被誉为“最接近完善的食品”。但是,去年冒出了一位叫林光常的博士,宣扬“牛奶有害论”。他认为“牛奶是牛喝的”“牛奶致癌”。他还搬出了美国康乃尔大学坎贝尔教授的实验结果作依据,说牛奶中的酪蛋白会致癌。  坎贝尔教授是一位严肃的科学家,他的实验是:用化学致癌物致大白鼠发生肿瘤,再喂含有不同水平酪蛋白的饲料。结果发现,吃含有20%酪蛋白
生活实例  徐女士今年50岁,最近,月经停止,并逐渐出现了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于是,她去妇产科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她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并列举了许多补充雌激素的好处。但她清楚地记得,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回到家,她立即给某肿瘤医院乳腺科的医生朋友打了电话。这位医生告诉她: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状,但由此导致的雌激素水平升高的确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这让她不知所措,这
意外险,即意外伤害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因遭受外来的、非本意的、突发的意外事故(非疾病因素)所引起的死亡、残疾、支付医疗费用或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等现象,按照合同约定给付全部或部分保险金的险种。意外保险费率的核定,一般不考虑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是根据被保险人的职业、工种或所从事的活动来定。意外险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 综合意外保险,一般可分为团体  综合意外伤害保险和综
生活实例  爱美的林小姐最近有点烦。两星期前,她花了几千元在某美容机构做了一种叫“高分子双眼皮”的手术。然而,昂贵的手术却没让她的双眼变得漂亮,反而变成了“大小眼”!心急如焚的她急忙去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告诉她,由于无法将埋进眼睑内的材料经小切口取出,只能重新做切开法双眼皮手术。术后,“进口高分子材料”被取出,经仔细辨认,只是普通的尼龙线,价值仅几块钱而已。而所谓的“高分子双眼皮手术”,实际上就是
“保肺功”改善哮喘    哮喘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特别是季节交替之时,避免忽冷忽热、淋雨涉水刺激;起居有节,适当锻炼。这里介绍的保肺功动静结合,早晚各做一次,有利于改善哮喘病人的肺功能。  1、开肺纳气:双拳紧握,靠身旁,两脚等肩宽,两拳随吸气上举到头顶。吸气毕,两脚跟踮起,双拳随呼气散开。收拳、放下,靠身旁,逼余气呼尽。重复2次(图1)。  2、静息立功:立位,右手放腹部,左手放胸部,吐纳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