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丘陵地带无人机飞防模式研究与应用

来源 :山东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nery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人机飞防作为一种高效防治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与林业病虫害防治行业.随着无人机产业的迅速发展,其性能逐渐优化、适应场景更强,逐渐从平原地带拓展到山地丘陵地带开展作业.然而,山地丘陵地带作业环境复杂,对飞防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重制约着无人机飞防工作的快速发展.本文针对山地丘陵地带环境特征,以昆嵛山松材线虫病无人机飞防作业为研究对象,探索建立了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基于仿地飞行与图像识别技术的无人机化学防治系统,并投入140套无人机系统,完成了4.35万公顷次飞防任务,应用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黄河口区域湿地是世界三角洲中最完整、最脆弱的新生淤泥质湿地.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及黄河来水来沙不足,黄河口区域面临湿地面积缩减、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湿地生态补水的提出与测算为黄河口区域湿地修复和规划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综合考虑各种水连要素间关系,将黄河口区域划分为21个水配置单元,通过生境模拟,以2018年为基准年,分别估算了黄河三角洲正常2025年和2030年正常典型年中的生态耗水量、生境蓄存水量和生态补水总量.研究结果可为黄河口区域湿地管理部门提供科技支撑.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逐渐加剧.生态补水作为修复湿地的重要措施,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起到了促进作用.该措施会使湿地呈现不同的淹水深度,进而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分布以及生物量.为了解不同淹水深度对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我们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模拟不同淹水深度实验(对照、淹水0 cm、淹水5 cm、淹水10 cm、淹水20 cm、淹水30 cm、淹水40 cm),发现淹水深度显著降低了物种丰富度;在淹水处理中,淹水0 cm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而淹水5-
记述商河县2008-2021年通过性诱、灯诱监测和人工调查,统计出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各代成虫的始见期、高峰期、结束期等主要发生期,各代幼虫的始见期、破网高峰期及幼虫老熟下树始期,为监测预报、防控指导、飞防时间、生物防治等提供基础依据.通过一系列自然条件下的试验,记述鲁西北地区美国白蛾发生规律方面几个特殊现象:确证少部分美国白蛾1年发生2代,提出1年2代型越冬代成虫比例在0.3%~1.1%之间;明确8月下旬及以后出现的第2代幼虫老熟化蛹后,当年滞育越冬不再羽化,集中于下一年越冬代中前期
历史街区中的坐憩空间对传承地方文化,提升街区空间活力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历史街区坐憩空间的使用状况,本文将环境行为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三坊七巷中5处典型的坐憩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观察、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使用者的活动类型及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1个二级评价指标对空间进行满意度评价.最后针对空间的不足,提出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噪声处理、基础设施的管理及与空间的融合、植物景观的营造、视线设计、历史文化的表达6个方面的建议及案例设计.以期对其他类似的历史街区坐憩空间合理化设
为探讨传统园林中廊空间的实用功能对游人游园的切实作用,通过对传统园林廊空间特征的量化研究,探寻廊在传统园林中发挥的效能.从廊的体量及在游线中占比、廊的实用功能和廊的景观空间功能3方面入手研究廊的实用功能.对廊空间体量、“游赏性—实用性”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今瞻园中廊的总长度占总游线长度的49.7%;连接驻点数量占全园的81.8%,相比于古瞻园显著提高了炎热天气与阴雨天气游园的游园体验,极大的发挥了廊的实用功能;廊结构营造出的框景、步移景移等效果,显著提高了游人的观景体验.结果 表明在传统园林中廊的实用功
利用法桐定干时截去的上部树干进行插干育苗,研究不同土壤、不同径粗、不同处理和不同季节,对扦插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潮褐土更利于法桐插干成活和生长;不同径粗的插干成活率都达到了92%以上,随着插干径粗增大成活率稍有降低;使用ABT2号生根粉、经过刻伤处理,更利于法桐干条生根;秋季插干成活率、年生长量比春季高.
河南省北部地区于2021年7月中下旬经历一轮强降雨过程,造成农作物等大面积的绝收.菊花作为开封市标志性经济作物,受灾情况受到广泛的关注.我们调查了开封地区10个不同规模的菊花种植基地和企业,并就洪涝对不同区域及不同品种菊花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 发现,不同种植基地受灾程度不同,灾情受地势和排水工程影响较大.不同栽培方式以盆景菊、大立菊和造型菊受灾最轻,盆栽多头大菊次之,地栽菊花受涝最严重.同一栽培方式,不同品种间抗涝性有差异,可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抗涝菊花的培育.鉴于菊花不耐涝的物种特性,提出在栽培中通过高畦
本研究以\'章姬\'草莓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植体消毒、高温处理剥离茎尖、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生根培养建立\'章姬\'草莓茎尖脱毒及快繁体系.\'章姬\'草莓茎尖脱毒以38℃高温连续处理38 d为宜;最佳的灭菌处理为75%酒精60s,2%次氯酸钠8min;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5 mg·L-1+ IBA 0.75 mg·L-1;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1.5 mg·L-1+NAA 0.5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75
面临乡村景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忽视附属空间、边缘空间脏乱差等常见的环境问题,本文在乡村微景观营造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乡村微更新中的社区参与动力机制,提出乡村附属空间公共化微更新的建设策略,强调多方组织合作参与的重要性.将社区营造方法运用到乡村微更新过程当中,从环境整治和空间再利用2方面入手,在政府、村民、设计团队三方合作的基础上,提升乡村环境风貌,给乡村注入新的空间活力.
为了探索松材线虫病发生初期的扩展规律,对两块面积均超过400hm2、处于病害发生初期的试验地进行连续12个月、每月1次的无人机航拍.对航拍图的分析表明,实验地1在2021年没有新发现枯死松树;实验地2从2021年6月至10月,共发现21株枯死松树,但每个月的枯死松树分布均为随机分布或离散分布,没有出现病害由发病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这一实验结果可能与实验地的面积,形状和松树树种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