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效率是每位老师的追求,有效教学就是指老师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用较少的时间与精力,取得教大的教学成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较大的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教学的改革的深入,像传统教学那样依靠投入大量的时间来换取地理教学效果已经一去不返了。而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很繁重,教学时间又很紧,欲使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势必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去考虑。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新课程理念,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的地理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让学生感觉地理是枯燥无味的。比如,今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学生很想知道地震的分布情况,以及地震、海啸时如何逃生的知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也可以举办一个专题讲座,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了解海啸的发生机制,掌握地震带的分布情况,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它是指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也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情感氛围。大量研究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产生努力学习行为的基础。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常常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在师生关系冷漠甚至敌对的课堂上,学生的心理得不到满足,常常有不良行为产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欲使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老师应该展现个人魅力,不断完善个性,以善良、宽容、真诚、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尊重每个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理解他们的内心所求,使每个学生自觉的接受老师的教诲,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多媒体能直观形象的展现地理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更丰富的地理知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大家知道,高中地理的人文部分常常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现在的城市交通比较拥堵,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寻找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课外研究:让一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交通拥堵的地方拍摄照片;二组的学生负责查阅我国交通相关的资料,可以查阅英特网或图书;三组学生查阅各大城市所采用的解决拥堵的措施,然后将各组所采集的信息制成投影片在课堂上播放,再请同学们借鉴国外解决交通拥堵的经验,提出解决我们自己城市拥堵的建议。这样,学生是真正的动起来,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提高了探究能力,尤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事实上,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方法及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呈现教学目标、学习任务,还能呈现课程练习、巩固所学习的内容,特别能向学生展现自己无法到达的地容地貌,从而便于地理知识由外化表现转变为学生的内化,使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地理知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听从老师的指挥,说到底,老师主宰着课堂,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很多老师改变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但并不彻底。课堂教学涉及到师生之间情感与理性两方面的人际关系,老师自觉摆正在课堂上的位置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每个老师正确的认识自己在课堂的角色显得十分重要。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不是包办者,只有认识到自己在课堂的位置,才能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从而促进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会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的教学没有学习主体——学生的参与,即使老师讲的再精彩,也不能认为是较高质量的课。
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将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陆地地形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当地有哪些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假如开发成旅游景点,对环境有没有造成影响?从哪些方面分析出前景?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制定研究方案。还如,在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站、废品回收站等地方,并要求学生写出参观报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社会的了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效率是每位老师的追求,有效教学就是指老师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用较少的时间与精力,取得教大的教学成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较大的发展。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只看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多少,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地理;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教学的改革的深入,像传统教学那样依靠投入大量的时间来换取地理教学效果已经一去不返了。而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很繁重,教学时间又很紧,欲使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势必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去考虑。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新课程理念,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的地理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让学生感觉地理是枯燥无味的。比如,今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学生很想知道地震的分布情况,以及地震、海啸时如何逃生的知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也可以举办一个专题讲座,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了解海啸的发生机制,掌握地震带的分布情况,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它是指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也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情感氛围。大量研究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产生努力学习行为的基础。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常常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在师生关系冷漠甚至敌对的课堂上,学生的心理得不到满足,常常有不良行为产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欲使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老师应该展现个人魅力,不断完善个性,以善良、宽容、真诚、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尊重每个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理解他们的内心所求,使每个学生自觉的接受老师的教诲,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多媒体能直观形象的展现地理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更丰富的地理知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大家知道,高中地理的人文部分常常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现在的城市交通比较拥堵,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寻找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课外研究:让一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交通拥堵的地方拍摄照片;二组的学生负责查阅我国交通相关的资料,可以查阅英特网或图书;三组学生查阅各大城市所采用的解决拥堵的措施,然后将各组所采集的信息制成投影片在课堂上播放,再请同学们借鉴国外解决交通拥堵的经验,提出解决我们自己城市拥堵的建议。这样,学生是真正的动起来,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提高了探究能力,尤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事实上,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方法及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呈现教学目标、学习任务,还能呈现课程练习、巩固所学习的内容,特别能向学生展现自己无法到达的地容地貌,从而便于地理知识由外化表现转变为学生的内化,使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地理知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听从老师的指挥,说到底,老师主宰着课堂,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很多老师改变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但并不彻底。课堂教学涉及到师生之间情感与理性两方面的人际关系,老师自觉摆正在课堂上的位置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每个老师正确的认识自己在课堂的角色显得十分重要。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不是包办者,只有认识到自己在课堂的位置,才能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从而促进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会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的教学没有学习主体——学生的参与,即使老师讲的再精彩,也不能认为是较高质量的课。
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将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陆地地形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当地有哪些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假如开发成旅游景点,对环境有没有造成影响?从哪些方面分析出前景?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制定研究方案。还如,在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站、废品回收站等地方,并要求学生写出参观报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社会的了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效率是每位老师的追求,有效教学就是指老师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用较少的时间与精力,取得教大的教学成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较大的发展。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只看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多少,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