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物理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eys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与学生基础、智力因素、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环境等客观因素有关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情感因素。
  [关键词]情感因素 教学气氛 情感体验 情感调控
  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与学生基础、智力因素、教師的教学水平、教学环境等客观因素有关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情感因素。现代教育认为教学既使学生产生认知效应,也产生心理效应即情感。这两种效应往往相互促进,良好的心理效应能够增强教学的认知效应。许多研究表明人的成功要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情感因素。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戈尔曼在大量研究后提出:情感因素比智力因素更重要。一个人智力很好,但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因素没有协调发展,可能没有什么成就。反过来一个人智力因素一般,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因素得到很好地发展,照样可以成才,而且当情感因素参与到智力活动后,智力活动能更好的发挥。而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培养的,所以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应用,促使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一、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学生对知识不倦的追求 ,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对教与学的理性认识 ,很大部分在于情感的推动力。教学活动是认知性、情感性活动的统一。学生在听讲时茅塞顿开 ,在回答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都可以使他体验到惊喜、轻松、得意、期待的情绪。这一情感的升华形成了学生自觉努力的动力。就教师而言 ,课堂上成功的讲授 ,师生间珠联璧合般的配合和欢悦愉快的气氛 ,可以使教师得到最大的满足 ,获得创造美的享受 ,这是教师孜孜以求的高尚乐趣。
  二、师生的好心情是创造良好教学气氛的最重要因素
  可以想象,老师心情不好,一见到课堂上稍不顺心的事,便横眉怒目,那么,学生只能正襟危坐,哪里还有心情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则更是无从构建。因而教师无论如何不能把自己的烦恼带进教室,必须“把所有个人和家庭的烦恼与痛苦统统留在教室的门外”(苏霍姆林斯基语),并把好心情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让自己的好心情去影响、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心情,师生共同创设愉悦和谐、自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亲其师 ,信其道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信息的交流贯穿于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双方情感交流的桥梁 ,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你自己先要笑 ,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断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 ,这一信息的发出必须是诚恳而深沉的 ,以情感人 ,以情育人 ,以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师道尊严的样子 ,照本宣科 ,或给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 ,毫无个人情感 ,学生势必处于一种封闭压抑的状态,无法顺利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知识,更谈不上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师对自己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要进行必要的调控
  (一) 教师情感的调控
  教师要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先必须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为此,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不要将消极情感带进课堂。否则,你个人的坏情感可以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同样的坏情感。二是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既不能因教学的一时成功而得意忘形,也不能因教学的暂时受挫而灰心气馁,既不能因一个学生的调皮而动气发火,迁怒全班,也不能为学生情绪消极所左右,出现失态。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老师不会成为良好的老师。”仔细领会这位教育家的教诲,对我们重视情感调控是有裨益的。
  (二)学生情感的调控。
  教师对学生情感进行调控的主要方法如下:一是情境调节法。如果学生的消极情绪是由课堂气氛沉闷引起的,教师应尽快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起来,以此改变学生的情绪状态。二是以情动情法。如果学生对听课缺乏兴趣,教师要力求教风有趣,以此改变学生的消极情绪。三是成功体验法。乳沟学生听课情绪低落是由于学习的失败或挫折引起的,教师就要多方努力,使他们获得一次次的成功,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四是自控调节法。教师要教会学生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使其学会自控。如指导他们运用动作暗示自控,当上课疲倦时,就要努力坐直,警示自己不能睡觉。
  五、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主动愉快学习创设一个愉悦和谐、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现以《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一节为例,谈谈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
  用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程的理念,是物理贴近学生生活。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容易接受,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且对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这节课我是利用杠杆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的。上课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使用过杆秤吗?使用中仔细观察过杆秤为什么能称出物体的质量吗?接着进行操作表演,顺势引出平衡状态的概念,继而进一步分析影响平衡的因素,探究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使课堂与社会融为一体。是物理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切实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这样,增添了学生对物理的几分“亲切感”,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同学们掌握了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后,再结合内燃机的传动装置、们的转动以及“秤砣虽小压千斤”等生活事例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新知识。
  转变师生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对于教材中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把主角让给学生,让他们大胆走上讲台,阐述观点,明辨是非,最后由教师点评,并重点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欢愉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情感因素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1986年是我国“七五”计划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黑色冶金矿山战线广大职工,坚持改革,团结奋斗,努力工作,在企业管理,技术改造,矿山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一
目的: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机制一直是国内外胆道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的研究表明胆囊动力障碍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观察成石过程
目的:   分析和探讨脓毒症患者测定血清脑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其他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以便临床能更加合理的应用和解释BNP。 
《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课程体系中为学生从事护理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的主干课程。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跟上护理学前进的步伐,教师在授课前坚持集体备课和学习,讨论护理理论及操作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教学改进方法,实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要变“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把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作为最终目标;以生动、活
之所以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谈论“小报”这样一个话题,是因为被称为“小报”的这类报纸,似乎总是摆脱不掉格调不高、不负责任、伪劣新闻、见利忘义的阴影,在一些人的眼里,
文汇报创刊于1938年1月,已有60多年的历史。它一向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读者主要在上海,又遍及全国。改革开放以来,文汇报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但又面临诸多困难。这
目的:   应用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定量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区体积的变化,探讨磁共振体积测量技术对帕金森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   帕金森病(PD)患者共40
目的: 观察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medical ozone)对兔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影响,研究不同浓度医用臭氧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健康家兔32只随机
1939年11月,我带领的粤北战地记者组,由香港间道抵达翁源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后,准备上前线去。可是不久日军发动了粤北之战,我们只好分别随军后撤南雄和江西龙南。
创新教育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人的培养和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因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它不仅是创新教育理论最重要的哲学基础,也是创新教育实践的方法论。本文结合我国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着重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设计应该贴近生活  课程设计应贴近生活和学生感情实际,内容的选择坚持“近、小、实、亲”的原则,即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情感实际提出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