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nian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今时代下,思想品德在我国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是小学生的品德及思想形成的启蒙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将影响小学生的一生。做好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目前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以往教学方法的弊端,就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改进建议
  一、以往教学方法的弊端
  笔者从事思想品德教育多年,总结了以往思想品德教育的情况,发现以往思想品德教育以被动学习为主,教学方法生硬死板,缺乏活力,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及教学引导上均存在问题,为此,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1.教學方法僵化,缺乏创新。
  经过多年思想品德教育,笔者总结发现,很多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教学态度认真,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性,没有及时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实际教学看,很多教师在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仅仅是单一的讲授,学生单纯地背诵,记忆效率较差,并没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精神、心理及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固然需要积极认真的教学态度,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缺乏相应的引导是目前教师存在的问题之一,学以致用是小学教学目标之一。
  2.教学观念的滞后性。
  新课标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残余,很多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显然与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的教学模式不相符,也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上课实例中体现为教师上课即讲授理论知识,讲完解答疑难点,然后死记硬背的过程,整个过程中没有小学生积极讨论,提出自己观点的过程,学生的观点得不到表达,导致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3.缺乏教学引导,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本,甚至有的教师局限于理论知识,思想品德是距离生活最近的一门学科,需要贴近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援引生活中的实例,教学过程中无法通过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爱学习,自己积极做生活中的“小雷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小学阶段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激发并利用好学生的兴趣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若干建议
  1.加强师生交流,加强互动。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生活中的道理进行教学,这是所谓的说理教学方法。讲道理、摆事实的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感受到的进行教育,师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如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时候,教师举例子,关于乱扔垃圾、插队等现象,师生积极交流,教师和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交流,提升学生的分辨能力,课本与学生生活结合,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要做到态度恳切、和蔼可亲,让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从而在内心启迪自己的心灵,使学生从心底接受思想品德教学观点。
  2.更新教学理念,扬长改短。
  新课标下,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理念有长处也有短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保留传统教学理念的长处,改变和弥补传统教学的短板,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一种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地位的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教学预设环境,自主学习,积极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3.激发自我学习,引导自我评价。
  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社会道德法律,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学习愿望,了解并切实履行社会、家庭及学校对学生的道德基本要求,产生自己主动学习思想品德的强烈愿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评价社会现象,在不断学习中逐渐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从而遵守社会秩序,积极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例如:在学校买饭的过程中,明华为了提前吃到饭,告诉同学仔仔说,我先插你队,我站你前边,反正是我插你的队,不是插别人的队。教师和学生评价明华的做法是不是正确,而后使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过程中是不是发生过类似的现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想品德评价。
  4.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氛围。
  小学阶段,学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甚大,因此,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学习氛围,对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积极做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有巨大的帮助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对环境影响人的贴切描述。良好的环境能够使学生学习很多优良的道德品质,不良的环境使学生学到很多不良的社会品质。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加强学生道德环境建设,在整个学校内形成遵守校规校纪,遵守思想品德标准的风气,最终形成团结友爱、尊重师长、严守纪律的好学生。
  三、结语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应该积极遵照新课标教学要求,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尤其在教学方法上大力改进,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学生评价与自我评价,提升判别能力,学校应该积极加强道德环境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氛围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李湘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207.
  [3]张甜.浅议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几种基本方法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4,08:84.
其他文献
摘 要: 政治教学是高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对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现代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时事政治引入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合适的方式利用时事政治提升学生的政治修养,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因此,如何发挥时事政治的价值、促进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现代高中政治教学需要仔细考虑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时事新闻 高中政治教学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枯燥又理论性强的课程,思想品德课教师若想在教学中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抓住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引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生动有趣的导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生融洽相处做成知心朋友等都不愧为一种有效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关键词: 兴趣教学 多媒体 思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纷纷探索在当前班级授课制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在班级授课制范围内,以学生差异为特征,适应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对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实施和注意的问题做出探讨。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分层教学 实施方法  一、思想政治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摘 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英语口语交际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学习与培养是现在学生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目前的口语训练情况进行简单的现状分析,并根据具体实际提出加强初中英语口语训练的措施。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口语训练 措施  当今社会对英语的教学要求越来越贴近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对学生英语口语交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课程全面改革,初中政治教学目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发展。针对初中阶段教学发展要求,教师更多地开始关注中学生的人格形成及价值观导向,注重在实际教学中将素质教育、知识教育及心理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全面综合素质提升。结合初中政治教学目标,教师逐步在教学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致力于将知识课堂与社会时政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 时政教学
摘 要: 初中时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心智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不像小学时期一样什么都不懂,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初中生各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情境教学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才是最好的却一直没有确切的定论。本文就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