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兽,别走——我不能留在没有你的世界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xszx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不了多久,这个星球上活着的最大陆地“巨兽”,可能只有人类饲养的肉牛了。
  ——费丽萨·史密斯(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生物学家)
  远古杀戮——掷向北美巨兽的第一支矛枪
  2万年前,一个宁静的午后,一群美洲乳齿象正在广袤的北美洲丛林深处漫步觅食。其中一头青年乳齿象发现附近一处繁茂的草地,走过去开始专注享用起来。它并没有察觉到,身边象群已经渐渐走远。
  忽然,不远处的草丛中传来一阵窸窣之声,乳齿象好奇地抬头张望,可还没等发现声音的来源,就感到身上一阵声音的来源,就感到身上一阵猛烈的剧痛——一支绑着锐利石片、会飞的“树棍”刺入了它的左肋,它发出一声痛苦的悲鸣,并试图逃回象群,但更多的树棍向它飞来,刺入它的身体、四肢、还有一支正中头颅……伴着巨大的闷响,它庞大的身躯重重摔倒在地,再也无法站起。一双还在努力睁开的明亮眼眸中,照映出一个个从未见过的、身披兽皮、手持尖矛、双腿站立的生物,欢呼跳跃着簇拥而来,迫不及待准备享受接下来持续几周的盛宴……
  凶手现身——“吃货”祖先登顶大陆食物链
  带来这场杀戮的,正是我们的老祖先——智人。
  在大约2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原本处在食物链中层的智人,发明出一种可以从远距离对当时最大陆生哺乳动物造成致命伤害的武器——矛枪。
  正是这种致命武器,带走了那头乳齿象的生命,也带着人类从食不果腹的时代飞向陆地食物链顶端。死去的乳齿象不会知道,它的族群及与其同时期的大型陆生动物们即将面临怎样的厄运。
  在农业尚未兴起的旧石器时代,掌握猎杀大型动物的技能,可谓加速智人进化的催化剂。猛犸、乳齿象、地懒等“肉山”成为智人猎杀的首要目标——毕竟放倒1头就可以供给当时1个部落大约2?3周的食物,以及大量的皮毛副产品,让智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发展文明和“思考人生”。
  与小型动物相比,那些大个子们普遍繁殖周期长、胎次少、生长缓慢,种群数量锐减后无法迅速恢复。当时的人类(现在很多人类一样)不知“可持续发展”为何物,不停歇地杀杀杀和吃吃吃,完全没有给这些动物以喘息和恢复的机会。一种大动物吃完了怎么办?没事儿,世界大着呢!总有其他“肉山”等着人类品尝。于是,手持利器的智人开启了游猎迁移史,一个地方不够吃了,就换另一个地方接着吃。
  正如这群刚从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猎杀乳齿象的克拉维斯人,他们仅花了1000年时间,就从北到南吃遍了整个美洲大陆。在这1000年里,那些在北美自由生活了上百万年的大型哺乳动物灭绝了73%,原本物种丰富的南美大型哺乳动物则灭绝了80%。
  有人认为是气候变化惹的祸——地球的冰川期导致许多动物无法适应而走向灭绝。但事实上在250万年前至1.1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美洲经历了22次冰川进退,都没有让那里的大型哺乳动物灭绝。但在最后一次冰川消退气候变暖,当人类进入美洲之后,那些动物却灭绝了,这绝不仅仅只是巧合。
  近期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者们的一项研究,又一次证实了人类的贪吃史给大型哺乳动物带来的直接灾难。他们分析了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时间、地点与智人的迁徙史,发现近12万年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与智人的迁徙具有惊人同步性。也就是说,从晚期智人走出非洲踏上迁徙之路的那一刻起,始终都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再加上装备精良和团队作战,途经之地大型动物纷纷“倒地成盒”。
  铁证面前无从狡辩。我们的祖先不仅吃光了猛犸,吃尽了乳齿象,吃完了大地懒,还顺便淘汰了尼安德特人等其他兄弟种族。
  “一将功成万骨枯”,智人的扩张史,成了大型陆地生物的灭绝史。
  大毁灭——现代人类开启的生物灭绝新纪元
  古人类猎杀大型哺乳动物是为了维生,那么现代人类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后,这些大个子们的日子会好过吗?
  事实上,并没有。
  很多大型哺乳动物虽然已不再是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仍因被赋予了名贵药材、装饰品、奢华皮草等属性,在偷猎者的疯狂围捕中死于非命。
  20世纪的100年中,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犀牛——黑犀,从85万头剩下不到3 000头。也是在这100年里,曾遍布亚洲各地的老虎失去了它们93%的疆域。截至2016年,全世界虎类的野外数量已锐减到3 890只。
  而且,陷入绝境的不仅是大型哺乳动物,连许多原本基数庞大的小型动物也因人类的贪婪而变成濒危。曾经铺天盖地的黄胸鹀(禾花雀)已被吃成了极危物种,就要步上百年前北美旅鸽的后尘。饕餮食客口下,全世界的穿山甲正在每年以20万只的速度逐渐消失。
  除了接近疯狂的捕杀之外,现代人类活动间接造成的动物灭绝也愈演愈烈——对草原、森林、水源的破坏和掠夺,让很多动物与我们从未谋面就永远消失;引进和“放生”导致的物种入侵,让本土物种纷纷陷入绝境。
  当代物种大灭绝已经达到了难以遏制的程度——近百年间,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速度快了成百上千倍,全世界每天有约75个物种灭绝,平均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或许,只有接受人类驯化的动物方能幸免灭绝之灾。目前地球上现存45亿只家养动物,超过更新世晚期时全球的哺乳动物数量总和。科学家推算,随着人口增长和野生动物的消亡,不出300年,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可能就只剩下肉牛了。
  最后的救赎
  大型哺乳动物在维持生物链和塑造生态系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每一种在其生态系统中都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我们无法估量当这些重要环节断裂时,整个生态是否将面临崩溃。
  在对现有濒危动物加强保护的基础上,人类还有机会挽回那些已经灭绝的大型动物吗?
  其实,也有不少科学家开始尝试用现代科技手段复活那些已经灭绝的大型生物。如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动物园及德国柏林莱布尼茨动物园和野生动物研究所领导的团队希望将冷冻的北白犀体细胞转变成精子和卵子细胞,通过体外受精创造胚胎,复活北白犀种群。
  借助不断发展的科技,复活灭绝动物的梦想也许有天可以实现。然而体型越大意味着对领地和食物的需求就越高,在全球人类日益扩张和疯狂掠夺自然资源的今天,即便这些巨兽成功复活,想重现昔日繁盛也几乎无望。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还原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是只将其圈养沦为展品。此外,又如何保证它们躲过那些永远贪婪的枪弹,不会造成第2次灭绝?
  毁灭总是轻而易举,重生却是难于登天。
其他文献
学科综合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走势,是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综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创新
抛"专"引玉是合肥市科技馆打造的专家志愿者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品牌,初衷是为了吸引各行各业的专家队伍走进科技馆,以共商、共享、共建的形式,将科技馆活动、展品资源和专家队
“吾爱吾师”是厦门科技馆以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为立意开发的趣味工作坊系列,该系列选取12位古今中外各科学领域有杰出代表的科学家,尝试将HPS(科学史、科
计多学生在衡量地球年龄时以几十年、几百年或几千年为单位,而不是用几百万年或几十亿年。他们在按时间顺序为事件排序方面也存在困难(Hidalgo、San Fernando 和Jose Otero,200
2017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分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还列举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
安全注意事项:任何种类的盐都会刺激眼睛或皮肤。要用大量的水冲洗任何受影响的区域。在本次活动中不要喝盐溶液。当你完成实验后,用水龙头里流动的水清洗水槽,将盐水冲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