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源学视角下“真”“真人”“真知”意蕴发微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w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的词源意义是充实,《老子》中的“真”均可由此得到合理的解释.《庄子》中的“真”有些可以从词源学角度得到重新解读,既符合具体文本语境,也符合其整体的思想旨趣.《渔父》阐述的“真”,指的是情感的充实饱满.《大宗师》提出“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的重要命题,“真人”指充实以道、充实以德之人.《大宗师》所述“真人”集中写出其充实博大、容藏万物之象.《德充符》刻画的全德之人,是“真人”的另一种指称.“真”的充实义引申有整全义,真知,是感官内通、知觉融贯的体道方式.真知,既指向道,也指向回归自身的生命.知,并非客观知识,而是感知和体认.“真”的充实义与“真人”“真知”的哲学意蕴相通.
其他文献
西周文献中的“福”是考察早期人文精神建立的一条重要思想线索,铭文保留了“福”由宗教概念逐渐人文化的演变脉络.周初彝铭中的“福”以事神致福为框架,聚焦以祭祀规范获得神佑的含义,围绕“福”的宗教内涵存在一个庞大的概念群.西周中期以降,随着世族的形成与周人政治经验的积淀,西周贵族在铭文中先后累加了以型效祖先威仪、履行政治规范求福的论述,“福”生发出以德求福的人文意蕴,逐渐演化为统合西周宗教规范与人文规范的论述结构.求福规范的双重内涵在春秋时期裂解为“事神致福”与“以德求福”的论争,在战国时期以后成为了中国哲学幸
无论是韦伯还是他的解释者施路赫特都强调中国儒教在世俗社会中的理性化特征,但是,这种理性主义之所以没能增长到一种现代理性主义的层次,辄因为它的人格化即人身依赖性.韦伯强调的“理性化”除了一个基础性的“计算”(成本核算取向)之外,在政治统治领域,他特别关注的是官僚制的吏治主义理性和法律的形式化理性,而韦伯认为这正是传统中国所不足的.在韦伯看来,中国传统伦理造就了政治关系中的忠诚,但是,并没有将它推向现代的政治官僚制形态,这当然又是这种伦理观念中的非专业化和等级化造成的.李伯重近年分析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资本主义
本文聚焦美国政治中的反智主义,对反智主义的内涵、表现、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反智主义的内涵包括反理性主义、反精英主义和对待知识的实用工具主义,也被扩展到反专家及专业知识.反智主义既表现为外显的反智观点,也表现为内在的反智心理.政治生活中的反智主义,集中体现为各政治行为者反理性智识、反知识分子和专家的言行.美国政治中反智主义的形成,受到个体心理与认知因素的影响,也植根于美国宗教、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媒体信息环境变化加剧其传播和培育,两党制、总统制、民粹主义以及对技治主义的恐惧使其成为一种政治策略.
“深层国家”作为美国的外来词,在2016年大选前后开始在关于美国政治的讨论中流行开来.本文聚焦于美国的官僚体系和职业官僚与白宫的关系,试图从学理上并在经验层面上去探讨所谓“深层国家”这一议题.一方面,美国职业官僚的多元性及其官僚体系的相对开放性意味着在美国政治中不存在一个有系统性、组织性和特定意识形态色彩的“深层国家”;另一方面,在特朗普时期,白宫和官僚体系之间长期存在的紧张关系的确达到了高峰.出于宪法法律、专业规范或者政策分歧等原因,职业官僚通过拖延、泄密、辞职以及诉诸总监察长办公室和国会相关委员会等方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分别是在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的主持下编写的.就历史意识而言,他们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但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都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所以在“历史决议”的编写中,表现出既一以贯之又一脉相承的共同点.一是用发展的与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人物与事件;三是关注并尊重历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四是分析历史的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
冷战后,中美战略关系的内涵发生了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变化.美国开始把中国作为潜在对手乃至主要战略对手,不断加强对中国的出口管制,防止有助于军事力量提高或改善的卫星及相关技术向中国出口.从冷战后美国对华卫星出口管制的结果来看,尽管美国对中国的卫星出口管制确实在一段时间内给中国卫星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但并未能阻止中国卫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不仅提高和改进了卫星发射能力,而且独立开发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国对中国的歧视性卫星出口管制产生了与预期几乎完全相反的结果.
拜登政府上台后,将重建美国的中产阶级作为其施政的核心目标,力图从根本上改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和“涓滴经济学”在美大行其道的状况,开创美国国家发展的新周期.重建中产阶级是拜登政府应对美国面临的内外危机的重要努力,也是确保美国对中国“竞而胜之”的基本方略,两者之间的关联度日益紧密.拜登政府既借助“中国议题”应对国内党争压力、推动美国变革,也通过重建中产阶级打造针对中国的“实力地位”,夯实美国国家实力的国内基础.拜登政府对内增加用于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的投入,发展“21世纪基础设施”,力推税制改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的文艺与文化研究领域经历了视觉转向,该转向标志着图像时代的来临.人们一般认为这一转向是科技革命带来的以图像的创造、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形式的电讯时代的必然趋势,但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即这一转向其实是人类文化对第一感官的悠久兴趣在电讯时代的一种强力复兴,更是西方主流哲学对始于柏拉图、成于笛卡尔的视觉主体性的反思、批判和重新构建.纵观西方思想史对视觉主体的思考,自柏拉图以降的哲学凝视及其客体几经变化.柏拉图一笛卡尔理性主义传统中,视觉主体对客体的“精神观照”\'本质观照“隐含着一种”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国际气候政策发生数次根本性调整.相对于白宫国际气候立场的易变性与波动性,美国联邦机构的气候政策表现出较强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作为美国重要的国际发展机构和国际气候融资机构,其气候政策与白宫的气候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同步.这主要受其自身国际地位、联邦政策变化、国会权衡取舍、国内环保理念、国际同行竞争等多种因素影响.《巴黎协定》达成之前,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的气候行动曾在国际同行中遥遥领先.《巴黎协定》达成之后,相较于全球同类机构纷纷顺势而为增强气候行动的力度,美国国
清初至民国三百多年间,樊腾凤《五方元音》直接或间接衍生版本众多,流传广布,社会影响极大,形成了明清汉语语音史、汉语音韵学史上的重要现象.公元601年陆法言《切韵》是音韵学经典,1400年来派衍孳生韵书甚多,音韵学史上称之“切韵系韵书”.仿此,笔者郑重提出“五方元音一系韵书”概念,指称在编纂形制上韵图与韵书相配合、音系框架上大致反映北方话二十声母、十二韵部、五个声调的音韵学及汉语教科书等语言文献,并将世传诸多“五方元音”系列文献爬梳归理为同构型前提下的三个系列,归纳各自体系特征及影响流波,推动“五方元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