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微型实验教学的相关对策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c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学生主要通过实践观察和相应的实验研究来认知科学知识。微型实验是一种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手段,其通过各种微型实验仪器和相应的试剂来进行各种科学反应实验,从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科学信息,进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微型实验教学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将其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微型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在新课标中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实践类课程,在教学活动中需高度重视开展大量科学实验和观察。微型实验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的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实验是小学科学课展开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其也是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实验最注重的是实践,是动手操作。小学科学课中应用的实验多数以教师演示或分组操作的方式来进行,使大部分学生无法真正参加科学实验活动,降低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必须要积极开展微型实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真正认识和获取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二、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微型实验教学具体措施分析
  (一)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丰富化、多元化实验材料
  多数教师均感觉到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有效的微型实验教学存在较大难度,究其原因主要为实验材料过少。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将生活中的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例如在进行“热胀冷缩”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在进行微型实验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一个小葡萄糖酸钙空瓶作为实验瓶。然后在实验瓶子中装满红墨水,这样一个微型的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就做成了。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将实验瓶放到热水中,然后观察吸管中水位的变化情况。学生亲手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便可真切地了解到实验瓶放入热水中时,吸管里的水位会逐渐上升,反之,将实验瓶放入冷水中时,吸管里的水位会逐渐下降。热胀冷缩的现象就这样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和记忆。
  (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小学科学融合了化学、物理、生物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验性。具有实验性的学科需让学生多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才能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目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多由教师一个人进行实验演示操作,而学生只是实验的观察者。或者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大多数学生无法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开展微型实验教学时,应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其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欲望。例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教学活动中,声音是种抽象的东西,如果学生未能亲手进行实验操作,其无法真切体会到声音的产生和存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自行准备一把尺子和一根橡皮筋,应用这两个物件造成出相应的声音。学生同时实验操作便可深刻认识到振动产生声音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实验的主体,都可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增加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三)充分现代化教学设备呈现实验现象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还较低,其需要通过较为直观的观察才能真正理解相关科学知识。通过图片展示和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对科学知识进行讲解会大大增加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多媒体播放实现了声音和画面的同时展示,更具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微型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呈现实验现象。例如对“消化系统”进行教学时,应用多媒体播放食物在人体内的整个消化过程,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来深刻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三、结束语
  微型實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其可有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学生通过微型实验可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相关科学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有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青岛台东六路小学 山东】
其他文献
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情感和体验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堂上总有学生没有朝教师课前的预设发展,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意外”,使得精心设计的教案进入“失控”状态,令人措手不及。其实这样的“节外生枝”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抓住发生的事件灵活应对,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变节外生枝为收获。  
本文根据蜀河水电站混凝土月浇筑强度6.62万m^3的要求及四个天然料场的平衡计算,进行了砂石骨料工艺流程设计与设备选型。整个系统设计经济合理,满足设计生产能力,为同类工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