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讨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l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一、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
  
  美国职业生涯管理专家Super.D.E(舒伯)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生涯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通常指的是职业生涯,即一个人在就业领域所经历的一系列岗位、工作或职业,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的过程。从广义上讲,是人们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轨迹,如艺术生涯等。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大学生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莎士比亚曾说过:“人生就是一部作品。谁有生活理想和实现的计划,谁就有好的情节和结尾,谁便能写得十分精彩和引人注目。”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这样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他们对一批学生25年前后有无明确的目标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和分析:
  25年前——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的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所以,有具体的、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的人比没有职业目标和规划的人成功的几率要大的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大学时代是求知和发展自我的时期,也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根据美国学者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定位自己,发展和发现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和才干;学习职业方面的知识,掌握基本习惯和技能,发展和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之路,不仅有助于缩短职业适应期,减少职业试错过程,而且对今后的职业成功及对社会的贡献都有很大帮助。当前有许多大学生由于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盲目,没有规划,使之一方面在校的生活、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另一方面毕业时对职业的选择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因此造成了很多职场新人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有了职业失落感。一个人一生扮演的最大角色就是职业角色,进入社会,就意味着你必须面对各种竞争,如何在竞争中不迷失自己的方向,就必须善于规划自己的职业。职业规划的本质就是一个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受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制约,但更多的还是受大学生个人自身素质影响,因为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社会或学校强加个人身上的实施方案,而是当事人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这其实也是树立目标的过程,目标明确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激情和动力。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更快的建立起人生的信心,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生涯发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帮助自己尽快实现人生目标。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现状
  
  学生层面:
  一是缺乏对专业的了解。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有的学生对专业根本不了解,只是对该专业的名称抱有神秘感,有的学生是因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还有的是抱着依赖性、从众心理、盲目心理、侥幸心理等等原因而填报的志愿。入校后,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二是对自身重视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不少学生进入学校后精力没有专注在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中,而是把时间浪费在上网、玩游戏、谈情说爱上,没有人生的目标,即使有学习如何进行生涯规划的机会也不珍惜,到临近毕业或毕业后求职不顺利时才临时抱佛脚,对职业生涯规划草草应付一下,一旦找到工作就又将生涯规划和管理抛之脑后,之后也不再修正,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失去了实际意义。
  三是缺乏自我认知,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不少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评估自己,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能做什么?把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职业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盲目就业和择业,直接的后果是人职不匹配,导致一个人总是处在不断的就业状态中。
  四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和重要意义尚不明晰。由于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加之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对自身发展方向和路径模糊不清,要么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对进入社会感到胆怯,要么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趋于理想化,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趋利避害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在实际选择中犹豫不决,择业过程中就高不就低,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学校层面:
  一是专业队伍严重欠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大批具有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虽然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而且对职业规划指导工作越来越予以重视,可是从整体上看职业指导人员配备相对薄弱,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一线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低且缺乏专业培训,大多学校也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指导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素质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
  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乏力度。随着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就业由分配式向自主择业转变,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学生人数激增,近几年虽然高职院校也陆续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及测评工作,但学校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不够深入细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还未成形,多数院校就业指导仅仅面向毕业生,也仅限于发布部分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宣传,开展一些讲座等形式,对其他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没有真正到位,更谈不上实施全面有效的职业指导。
  三是缺乏科学的指导。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实行还不是很到位,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是一个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职业领域,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论研究薄弱,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时大部分沿用传统的知识授课模式,生硬单一,缺乏具备专业理论深度和时间应用的方法,职业指导效果不尽如意;职业生涯规划与测评工作大部分也是照抄,照搬国外研究成果,不能很好的对我国学生,尤其是高职院落校的学生做出准确判断,职业规划教育方法匮乏。
  
  四、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路
  
  1.认识自我,确定职业目标
  可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如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等,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自己各方面素质特征,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从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人特质、职业价值观、胜任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自我分析,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并结合客观实际条件和可能来加以设计,从而确立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
  2.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在确立了职业目标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没有行动,目标无从实现。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职能的职业人才,因此应结合此特点,指导学生参与有益的职业训练,让他们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掌握职业技能,以便更好的开展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的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内容;可以利用许多机会,如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毕业实习工作、校园创业活动等都是职业训练很好的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成功的校友、校外知名人士等与学生座谈交流经验;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形式,让学生从事社会兼职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个体的实践能力。
  3.有效的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应充分考虑人、环境、职业与成功的事业生涯之间的关系,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帮助学生分析、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同时要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如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为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接触业内人士提供方便;与人才市场或第三方职业生涯教育单位合作;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信息支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邀请成功校友来校谈工作经历和经验等各种形式,与各方人士共同开展职业教育,使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4.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保证专业人员素质
  重视高职院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养,对工作人员在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及沟通能力方面要有严格要求,完善专业组织建设,要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师对学生职业规划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建立一支更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从事此项工作,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
  5.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格,情感,成长背景,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职业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情况也不同,因而标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不能也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以要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行一对一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6.帮助学生及时、科学修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在高科技信息时代,变化更是永恒的主题。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是无法预测的,因此,要指导学生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及早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不断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要正确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并坚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柏清.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11).
  [2]陈淼芳,唐玉凤.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意义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7(5).
  [3]王泽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4]曾平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16).
  [5]姚栋华.高教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研究[J].思想理论研究,2006(10).
  [6]赵北平,雷五明.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5(5).
其他文献
期刊
建立健全党内长效的考核评估机制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有着重大的意义.党内考核评估不仅是管理活动特别是人事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而且也是提高党员素质的目标导向.它能有效
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地方党建如何抓好落实,长沙市委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思考.
中国房地产市场自2000年的福利性房产分配政策改革后,房地产领域步入市场化发展的高速道路,房产的供应在交易市场供不应求.房地产项目高额的利润回报率也吸引诸多开发商进军
期刊
投资要点:   1、3月用电数据改善。   2、4月用电数据有望超预期。
期刊
本文将多学科理论作为支撑,主要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薪酬与绩效管理等为基本理论依据,着重对建筑项目管理团队的可变薪酬及其激励效果进行探讨,同时进行实
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存在政治理论学习模式单一固定的问题,导致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效率低、理论水平不高.同时由于不同高校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政治理论学习模式难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