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功能亢进与血脾屏障的研究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脾功能亢进时血脾屏障的改变,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和脾功能亢进的发病机理.方法 收集3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脏为试验组,20例外伤脾脏为对照组.每例脾脏选取5块组织,HE染色后计数生发中心,总生发中心数量一平均值×脾质量.统计脾脏质量,术前血常规数值.统计学计算生发中心数量与血常规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比较,试验组中血常规数值显著降低,脾质量增加(平均值764.2 g),生发中心增多(平均值8817/例).生发中心的总量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说明脾功能亢进程度(包括血小板和脾质量)与生发中心数量的关系.即血小板数量越少,其脾脏生发中心的总数越多,脾质量越重,生发中心数量亦越多.结论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脾脏中的生发中心显著增多,形态不完整,血脾屏障功能异常.血脾屏障功能异常是脾功能亢进的发病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临床特征,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PubMed为检索数据库,对2006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已发表的关于胰腺IPMN文献中经病理学证实的临床病例进行汇集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病例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相关伴随疾病、肿瘤的形态学类型、解剖学分布特征、病理学类型等.结果 共汇集文献123篇,病例6548例.胰腺IPM
目的 探讨双环醇对肝切除术后急性肝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肝切除术病例12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A组术前5d口服双环醇片,50mg/次,每日3次.B组术前5d口服甘草酸二铵,150 mg/次,每日3次.C组术前5d口服水飞蓟片,77 mg/次,每日3次.三组均口服药物5d后,在入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切除术.术后第3天至7天各组继续口服上述药物,剂量同前.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第1、3、5、7天
目的 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操作因素对术后急性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的影响.方法 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近20年15篇公开发表的样本量大于100的关于术后PEP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资料进行合并和分析.结果 在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中,乳头括约肌切开的OR值1.41(95% CI 1.17-1.71),预切开的OR值2.22(95%CI 1.84-2
肝移植是治疗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而肝癌和乙肝复发则是影响肝移植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许多新的防治策略的实施已经使二者的复发率明显降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与乙肝复发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初步展望,希望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率高,但早期复发的时间段尚无明确定义.我们对173例HCC术后复发的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早期复发的时间.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首次行肝脏切除术的173例乙肝病毒表抗阳性HCC患者的临床资料.173例中男性153例,女性20例,年龄(49.3±
期刊
目的 评价胆道镜和鼻胆管引流治疗复杂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复杂肝包虫合并胆瘘14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中胆道镜探查和鼻胆管引流术组68例(治疗组),传统的内囊摘除术组7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式平均住院天数、残腔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等指标.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T管使用率、残腔感染、术后胆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带管出院率和平均带管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组织内胶原、弹力及网状纤维的变化,为巨脾保脾术寻找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患者13例,采用手术和穿刺活检获取脾组织标本,分为巨脾组和残脾组.另设外伤性脾破裂标本13例为对照组.应用Masson染色、EVG染色及改良氨银染色,光镜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含量,残脾组分别为(7.81±0.83)%、(7.72±3.42)%、
目的 探讨胰腺印戎细胞癌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共4例胰腺印戒细胞癌病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症状有:上腹胀痛,可伴背痛和皮肤、巩膜黄染.1例患者癌抗原19-9和癌胚抗原增高.4例患者均行姑息性短路手术,术中行活检.平均生存期为2.8个月.结论 胰腺印戒细胞癌发病率低,预后差.手术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切除率低.化疗效果有待
目的 探讨胰腺转移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收治的32例胰腺转移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以Kaplan 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 原发肿瘤为肺癌9例、肾癌6例、胃癌5例、其他肿瘤12例.转移性肿瘤行手术治疗(8例)中位生存期15.5个月,氩氦刀治疗(3例)中位生存期18个月,姑息短路治疗(9例)中位生存期8个月,局部放疗(3例)中位生存期6个月,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CT及MRI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9例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16例共19个病灶,位于肝左叶8个,肝右叶5个,跨叶4个,尾叶2个.病灶形态规则,15个病灶边界清晰,4个边界模糊.瘤体直径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