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 世界不同方式的人力旅行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车跑步横跨加拿大


  人物: Dave Chamberlain
  方式: 嬰儿车 跑步
  里程: 15000公里
  旅行经历: 他说,我爱跑步,因为跑步让我有种“马踏飞燕”般的感觉—尽管是一只三条腿的“设得兰矮种马”。去年他跑了将近7500公里,以一辆婴儿车为生。从北美洲最东角—纽芬兰岛的Cape Spear出发,向西部跑去。出发后的前33天竟然连续每天都下雨,路上他曾和一头狼同行将近一小时,曾与棕熊在3米距离内面对面,也看过圣劳伦斯河上令人惊叹的日落,闻过曼尼托巴冰原上的芬芳。跑过森林、跨过河流,也登过迷雾山峰和海岸线。5个月后,他和这辆可靠的婴儿推车一起跑过了安大略、曼尼托巴、萨斯喀彻温、艾伯塔,一直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岛上的托菲诺(Tofino)停下,结束了这场从东到西横跨加拿大的人力旅行。

骑三轮车环游世界


  人物: 陈冠明,来自江苏徐州。
  方式: 人力三轮车
  里程: 17万公里,9年内
  旅行经历: 从2001年开始就骑着三轮车环游中国,用了7年时间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后,他决定骑出国门,宣扬不断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一辆在1998年以760元人民币购进的三轮车修修补补,竟陪伴陈冠明走过法国、英国、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巴西……从北京到伦敦再到里约热内卢,他和三轮车已经三次在奥运会亮相。他不会英语,也没有赞助商的支持,靠着路上打零工和好心人资助,还有一腔热血和执着,走过了20多个国家。白天骑行40多公里,晚上在三轮车的座位内搭一块简易木板、铺上被子,就这样骑过了17万公里的路。他想通过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证明人类可以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他还在奥运场馆外捡拾垃圾,希望以此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爱护共同的地球。不幸的是,2017年10月,他在骑三轮车驶向阿根廷佩里托莫雷诺冰川的途中,因车祸去世,终年61岁,有幸的是,这个世界永远记住了他。

SUP环游地中海岛屿


  人物: Richard Harpham和Cody White
  方式: 桨板(SUP)
  里程: 145公里,10天
  旅行经历: Richard Harpham是一位人力旅行冒险家、演说家,他曾凭借多种人力旅行方式行走过13600公里,包括骑胖胎车穿越撒哈拉沙漠,划海洋舟穿行阿拉斯加州的内湾峡道,划独木舟漂流加拿大育空河等等。他曾和朋友Cody White一起划桨板环游岛屿。他们带着充气式桨板和物资来到地中海上的马洛卡岛(Mallorca),发现当地气温只有5℃~6℃,他们装在防水袋中的物资,仅够他们两人10天使用,而且只有两件夜间保暖外套、一块防水布、睡袋和食物。更糟糕的是他们遇到了10年来最强风暴,风力达到30节。顺着风向他们朝着南方的灯塔和海角划去,岛上明文规定禁止露营,二人不得不沿途寻找各种遮蔽之所聊以栖息。恰逢旅游淡季,几乎没有游人,即使条件艰苦,他们乐此不疲地探访洞穴、拱形岩等海滨地貌,也收获了色彩缤纷的海岛风景。

滑越极北之境


  人物: Richard Harpham、Simon Reed和Matt Harpham
  方式: 滑雪
  旅行经历: 2018年1月26日,Richard Harpham和两位同伴计划从加拿大育空Mayo出发,无后援滑雪(脚踏滑雪板)穿越育空地区,抵达加拿大西北地区的Norman Wells,均是极北之境。他们的行进路线将沿着历史上Alex Van Bibber的1943 Canoil远征路线,二战时期日本占领阿留申群岛后,这条新发现的石油供给路线为战争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当时Alex带领的远征部队,在微薄的口粮和低至-40℃的气温下,走42天才完成。Richard团队在2014年拜访了这位伟大的户外探险家Alex之后,确定了项目“Ski to the Edge”,并用了三年来进行准备。他们预计每天滑雪行进24~32公里,还要拖着他们的食物和装备补给穿越Mackensie山脉的荒原。他们1月26日正式出发,读者可通过facebook.com/richadventures/了解后续进程。

拉车徒步走中国


  人物: 雷克(Christoph Rehage),来自德国,当时在中国留学。
  方式: 人力拉拉车 徒步
  里程: 4646公里,一年内
  旅行经历: 2007年11月9日至2008年10月25日,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雷克拖着他定制的人力拉拉车,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总共走了4646公里。平均一天20~30公里,在中国北方城市、小镇、乡村、荒野的千姿百态中走出一条遥远的路。原本雷克的计划是从北京徒步回自己老家慕尼黑,但路程行至乌鲁木齐,他的中国女朋友和他分手了,伤心欲绝之下,停止了他的徒步之旅。雷克说他喜欢走路而不喜欢各种点到点的交通方式,因为那样让他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地方,而徒步则不一样,“背后走过的路,我都了解,而且走路的过程很慢,我便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沿路的地方,让我感觉自己属于这个地方,它也属于我。”
其他文献
国内的马拉松热潮,就像这三伏的天儿,再冷的水也浇不下来。过去几年,与马拉松比赛以及路跑相关的各方面都可以用“井喷式增长”来形容。今年3月,在上海召开的2016年中国马拉松年会公布了一组数据:  2016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了328场,较2015年相比增长了近1.5倍;  2016年参赛总人次达到了280万,较2015年增长130万,是2011年参赛人次的近7倍;  2
2000年左右,徒步开始在国内逐步兴起,但参与的人数一直非常有限。而大约从2012年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装徒步人群开始在中国快速增长。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周末爬山和节假日旅行,更多的人开始利用国庆节等长假去山野徒步,享受户外。  2018年已接近尾声,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徒步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对于传统徒步路线:青海的年保玉则,由于当地景区要保护生态环境,已经被禁止穿越;四川的格聂C线,因为要旅游
是的,我们看到了雪豹的美丽和珍稀,了解了它们高冷和孤独的存在,知道了那些为研究和保护雪豹付出努力的组织和个人。可是,这就够了吗?保护雪豹,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  刘大牛  本名刘炎林,动物学博士,2004年起参与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  旁观者?  全球雪豹保护中的中国角色  对于雪豹種群的保护,国际社会投入的力度相当大,从1986~200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历次
灿烂而宁静的阳光在钻石般透亮的水中闪烁。  这条江是浓稠的奶茶色,它西边的江是灰绿夹杂着土黄,再西边的另一条江的碧绿灰篮让人一睹难忘。在东喜马拉雅,中国西南与缅甸、印度接壤的区域,4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积压、隆升、切割,高山与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了地球上独有的地理奇迹—三江并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奔流170公里,自东向西
在欧洲旅行,火车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往往只是一列火车的距离。我和女儿在欧洲的一次长途旅行中,火车给我们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干净、舒适、方便得超乎想象,那期间的每一段美好旅行都由一趟趟列车串联起来。瑞士金色山口快车 冰川快车  舒适程度:★★★★★  风光指数:★★★★★  时间:金色山口快车全程5小时8分钟;冰川快车全程8个小时瑞士金色山口快车 冰川快车  金色山口快车横穿
01.一位优秀的老师,会让你打心眼儿里觉得,滑雪真是一个让人特别开心、特别快乐的运动。  02.一位优秀的老师,他一定会确保你的安全,让你在学习过程中避免受到伤害。  03.一位优秀的老师,会让你从各个方面更加了解這项运动,了解滑雪文化,最终爱上滑雪。  04.一位优秀的老师,能让你快速进步,早日成为滑雪大神。  05.一位优秀的老师,会教你怎么穿更有范儿,如何才能拍出最帅的照片。  06.一位优
2015年1月14日,在岩壁上耗时19天之后,Kevin Jorgeson和他的伙伴Tommy Caldwell从黎明墙以自由攀登(Free Climbing)的方式首次登顶了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酋长岩,创造了登上世界最长、最难自由攀登大岩壁的历史。  Kevin Jorgeson出生在加州的北部小镇圣罗莎,他从小就展现了对攀岩的浓厚兴趣,爬树、爬篱笆、爬橱柜、爬梯子—爬任何东西。在Kevin10岁的
潜入藏地  过刘家峡到临夏之后,才感觉藏地之行真正开始了。临夏这个名字,会让人想到什么?如果是手抓羊肉,那必须得说,你对西北美食太了解了。循化县,文都乡毛玉村,这里有十世班禅大师的故居。村庄外大片野花,山并不高,也没有连绵不绝,还不知道村庄是大师的故居之前,只是觉得非常美。  青海黄南州,热贡文化的中心。上、下吾寺,毁掉了又重建,妙音佛法依旧在,只是朱颜改。本来要去和日尼玛尼城,六十多公里路程,走
翻译 林玮 供图 European Outdoor Film Tour  翻看欧洲户外界的日历,其中最令人期待的一件大事就是一年一度的欧洲户外电影巡展(European Outdoor Film Tour)。今年主办方将在欧洲14个国家举办超过300场展映,影片主创人员对于冒险和大美户外的热爱定将成为一大批户外爱好者的激励之源。  这次展映的7部原创纪录片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世界殿堂级极限运动员的
Q:岩石总是形态各异的,那么每条线路的定级是谁说了算?定级之后,其他人是否会提出质疑?  A: 定级一般是由首次完成這条线路的攀岩者来定,所定级别基于首攀者之前爬过的线路来做对比。当然,定的这个难度不是固定死的,其他人可以根据攀爬后的感觉来更改,难度或增加或降低都有可能。因为每个攀岩者的身高、体重、强项都不一样,在线路上用的动作也不尽相同,有些人感觉简单,有些人感觉困难。出于对首攀者的尊重,在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