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吉林农业科学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晋齐鸣, 来源:中国种业 年份:2005
玉米土传病害的主要特点是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种子萌动后到出苗乃至整个生育期均可以通过植株的根系进行侵染,可分为苗期病害、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丝黑穗病和茎...
[期刊论文] 作者:晋齐鸣,,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晋齐鸣, 来源:农村天地 年份:2002
【正】 近期吉林省植物保护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两大重要病虫害——玉米丝黑穗病和丛生苗,从苗期至成株期友生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1.发生情况:从...
[期刊论文] 作者:晋齐鸣,李建平,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0
经过5年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系统研究,明确了松辽平原生态区玉米主要病在的灾变动态,进行了品种抗病虫性研究,筛选出抗性品种,明确了玉米苗期丛生苗的发生原因,建立了玉米螟发生......
[会议论文] 作者:李红,晋齐鸣,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4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东北春玉米区生产上的主栽品种进行了玉米抗茎腐病鉴定评价,监测品种的抗性变化,指导农业生产.试验结果:对茎腐病表现高抗(HR)87份,占48.6%;抗病(R)39份,占...
[会议论文] 作者:李红,晋齐鸣,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试验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技术方法,对吉林省60份主推玉米品种进行丝黑穗病抗性评价.以指导农业生产,为粮食安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0份杂交种中,表现高抗丝黑稳病的有15份,占总数......
[会议论文] 作者:李红,晋齐鸣,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试验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技术方法,对收集的品种进行大斑病、灰斑病的抗性评价。试验结果:70份品种表现抗(R)大斑病,占总数的39.5%,84份品种表现中抗(MR)大斑病,占总数的47.6%,...
[会议论文] 作者:李红;晋齐鸣;,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年份:2016
  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影响到玉米的产量.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及气候环境的影响,茎腐病在我国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2006
第1期专题评述1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王晓鸣,晋齐鸣,石洁,王作英,李晓病原学12库尔勒香梨主要病毒多重RT-PCR检测技术研究牛建新,马兵钢,何梅...
[期刊论文] 作者:晋齐鸣,任金平, 来源:吉林农业科学 年份:1992
从1991年8月20日到8月24日分别对本省中部地区的榆树市、德惠县、九台市、农安县、梨树县、伊通县和前郭县、扶余市的生产田、制种田玉米病害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访问调...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晋齐鸣,王立新, 来源:吉林农业科学 年份:2002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苗期病虫害的调查及病原菌鉴定和组织乳酸苯酚棉蓝染色法进行染色镜检,根据玉米苗期病虫害发生的症状类型进行了诊断,明确了当前玉米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动态,...
[期刊论文] 作者:晋齐鸣,宋淑云, 来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1996~1998年,通过在抗病虫鉴定圃人工接种虫的方法,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吉林省中部地区累计131份玉米生产骨干品种和后备品种进行对玉米苗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叶斑病和玉米螟的抗性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宋淑云,晋齐鸣, 来源:吉林农业科学 年份:1997
玉米苗期病害已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并在生产上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从苗期病害症状类型、病原菌鉴定、发病原因和防治对策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值得注意的......
[期刊论文] 作者:晋齐鸣,潘顺法,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1995
1991~1995年在吉林省六个地区主要栽培品种上采集1016个病株标样.经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重分离验证,明确在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由(Fusariumsp.)和(Pythiumsp.)组成.其中(Fusariumgraminearum)是吉林省的优势种.其次为(Fusariummoniliforme)和(Pythiumsp.)。病原菌的组成、......
[期刊论文] 作者:宋淑云,晋齐鸣,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贺运春,晋齐鸣,,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9
以 ZF()小种为对照菌株测定出太谷稻区稻瘟病菌的致病力较强,同时用全国统一的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品种测定出山西省太谷稻区存在有两个生理小种即 ZD1和 ZE...
[期刊论文] 作者:晋齐鸣,卢宗志,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1994
利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禾生腐霉菌(Pythium graminicola)和链状腐霉菌(Pythium catenulatum) 等玉米茎腐病病原进行玉米苗期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几种病原...
[期刊论文] 作者:晋齐鸣,潘顺法,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1995
利用禾谷镰刀菌、禾生腐霉菌和链状腐霉菌3种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通过两年的试验进行了对玉米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致病性和侵染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条件下,3种病原菌......
[期刊论文] 作者:晋齐鸣,潘顺法,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1993
玉米茎腐病是世界性玉米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国内有发展加重趋势。主推品种大部分都较感染茎腐病,发病率在5%~70%。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国内对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