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8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人才, 来源: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 年份:1995
学者伉俪──记病毒学专家顾方舟、李以莞夫妇人才顾方舟是原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校长,年近古稀,却丝毫不见老态:敏捷的思维,雄健的谈风,矍铄的精神,硬朗的体魄,唯有...
[期刊论文] 作者:刘建国,李以莞,张拥辉,沈德诚,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抗CD_3McAb重链嵌合基因的构建(简报)刘建国,李以莞,张拥辉,沈德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肿瘤研究所,北京100021)从基因组文库中钓取带有上下游调控序列的McAb可变区基因构建嵌合基因...
[期刊论文] 作者:李以莞, 来源:生物工程进展 年份:1991
自1975年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单克隆抗体(下简写为mAb)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予防。但目前绝大多数mAb是鼠源的,临床重复给药时体内...
[期刊论文] 作者:李以莞, 来源:肿瘤 年份:1983
1976年Morgan及Gallo等发现人T细胞经PHA刺激后可以释放一种在试管内刺激人正常T细胞增殖的物质,这种物质后来证明是一种淋巴因子,并定名为T细胞生长因子(T-cell growthfacto...
[期刊论文] 作者:李以莞, 来源:国际肿瘤学杂志 年份:1975
[期刊论文] 作者:祝道成,阎岩,汪力亚,徐志凯,尹文,汪美先,姜绍谆,吴兴安,李以莞,张拥辉, 来源: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5
抗HFRSV鼠/人嵌合抗体基因的构建祝道成,阎岩,汪力亚,徐志凯,尹文,汪美先,姜绍谆,吴兴安,李以莞,张拥辉(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西安71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所病毒室,北京100021)肾综合征出血热...
[期刊论文] 作者:顾方舟,李以莞, 来源:海峡科技交流研究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李以莞,Shea.,CW,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年份:1990
用抗体工程法构建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鼠/人嵌合抗体的嵌合基因,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成功地表达。分离鼠McAb 2H1(抗HBsAg)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并连接到含有人轻链(Kappa)及...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治华,李以莞,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年份:1989
为研究新分离的H_18EB病毒株的抗原性与其它已知EB病毒的差异,建立产生抗H_18病毒膜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其中T_14-11杂交瘤株所产生的McAb只对H_18株呈阳性反应,能中和H...
[期刊论文] 作者:姚钢青,李以莞,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年份:1989
用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 DNA转染NIH3T3细胞,获得的转化细胞株经扩增进行二轮和三轮转染。转化细胞株含有人特异的DNA序列能在软琼脂上生长并在裸鼠体内形成肿块。...
[期刊论文] 作者:李以莞,姚钢青,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年份:1989
用已知癌基因片段作为探针,检测经鼻咽癌CNE-2DNA二轮转染的NIH3T3转化细胞株,结果证实在转化细胞株中存在着与C-Ha-ras基因的同源基因,但该基因在带型和杂交强度上与CNE-2细...
[期刊论文] 作者:李以莞,杨治华,, 来源: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年份:1985
自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首次报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来,由于本病发病率逐周增高且病死率高达48~69%,因而引起医学界的普遍关注。AIDS 的病因至今未确定。美...
[期刊论文] 作者:祝道成,阎岩,汪力亚,徐志凯,尹文,汪美先,姜绍谆,吴兴安,, 来源:单克隆抗体通讯 年份:1995
抗HFRSV鼠/人嵌合抗体基因的构建祝道成,阎岩,汪力亚,徐志凯,尹文,汪美先,姜绍谆,吴兴安,李以莞,张拥辉(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西安71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所病毒室,北京100021)肾综合征出血热...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治华,衣林,李以莞, 来源:癌症 年份:1986
作者应用一种简便快速的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127例鼻咽癌、其它恶性肿瘤病人及正常人血清中EBV MA—IgG、EBV MA—IgA抗体,并与EBV VCA—IgA抗体作了对比。鼻咽癌放疗...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 年份:2020
疫情发生后,顾方舟和夫人李以莞一起来到江苏南通。之后,顾方舟被国家指定专门研究这种可怕的疾病。当时,国际上存在“死”“活”疫苗两种技术路线。...
[期刊论文] 作者:李以莞,杨治华,刘建国,沈德诚,,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本研究表明,抗CD_3McAb具有双向调控T淋巴细胞的功能,对多种疾病,包括恶性肿瘤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作者用DNA重组技术将鼠源抗CD_3McAb在基因水平改建为鼠/人嵌合抗体使之更适...
[期刊论文] 作者:Gallo R C,姚钢青(译),李以莞(校), 来源:国际肿瘤学杂志 年份:1986
[期刊论文] 作者:吉星, 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年份:2020
妻子李以莞说:“党和国家给他的这个任务,他带着使命感完成了。他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力量,从二十几岁开始做了一辈子。”网友说:“谢谢您,让一种疾病成为过去,您研制的‘糖丸’是我小时候最甜的记忆。”...
[期刊论文] 作者:李以莞,W. C. Sakinger,W. A. Blattner,R. C. Gallo,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年份:1984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昆,刘世德,司静懿,熊连芳,李以莞,, 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1984
H—18细胞系由我国一例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出的B淋巴细胞培养成株。经免疫荧光及免疫酶标光镜检查发现该细胞EB病毒壳抗原(VCA)阳性,如用正丁酸钠及巴豆油等病毒激活剂处理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