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9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 承,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8
内容提要:王艮作为一个平民儒者,秉承着儒家学者一贯的政治情结,在其哲学思想里对于政治问题予以了热烈的关注。王艮的政治关怀,从思想层面来看,主要体现在:期盼实现“万物一体”的合理政治秩序能够继上古三代社会之后再次重现;强调“安身”、“保身”是家国天下等政治......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民生周刊 年份:2018
游埠镇开展“三重温一惩戒”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背景下,全镇基层凝聚力不断增强,组织力持续提升。  11月初,浙江金华市从事教育工作的叶燕萍,带着儿子回老家兰溪市游埠镇下叶村,发现家家户户客厅里都挂着一幅装裱精美的《叶氏家训》。“敦孝悌、睦宗族、务正业……......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7
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懂得: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播下知识的种子,更要播下爱的种子,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只有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知音;教师不仅应是学生的良师,更应是学生的益友。在班级管理中要做个“用心”的班主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21
智慧可以使人实现自由.在冯契哲学里,围绕智慧何以自由的问题,有三个理解维度:一是人对于宇宙人生终极性的认知和理解,能够使人超越自我的有限性,体验到自我与世界的统一,从而实现自由;二是人通过德性的自我确证,在社会生活中自主运用自觉的理性,从而将德性贯彻......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21
《庄子·养生主》的主题可以理解为“如何实现养生全神并在此基础上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庄子认为,人的肉体生命是有限的,不能消耗在对于有形世界的知识把握上,也不能停留在经验和技术层面上来应对世界,更不能为形体的残缺、生存的困境以及人伦的礼法所限制,而......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年份:2020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需要把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答案.对问题实行分类,分类标准等于是增加的一个已知条件,实现了有效增设,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优化了解题......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中学时代 年份:2014
案例背景根据近年来对中职毕业生的追踪研究发现,凡是各方面都发展较好的毕业生,他们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做到目标明确,充分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考虑社...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2011
“意义”是古老而常新的哲学话题,杨国荣先生的《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本书为“具体的形上学”三书之一)一书,对“意义世界”做了深入...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0
在涉及“如何是好”的选择问题上,儒家学说呈现出复杂而多维的特质。以孟子为例,孟子在讨论义利抉择问题时,“义”既是目的,但同时也是实现长远功利的手段;孟子看重情境对于...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年份:2008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多党合作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为在新世纪不断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活力,继续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
[会议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清华大学 年份:2017
在儒家看来,作为一种政教之具的艺术,乐舞本是出于人心,是人心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念的符号性外化.同时作为人的文明创造物,乐舞可以再次在社会中塑造人.乐舞的制作应该由圣人、先王等政治领袖来承担;乐舞与政治事务相通,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表征政治事务;乐舞......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酒醒却咨嗟:苏轼的诗酒精神 摘要: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等殊绝人物,赓续了中国传统诗酒精神。作为“放达型儒者”,苏轼......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20
[摘 要]王充在传统“德位是否相称”的问题意识下,提出自己的“逢遇”论,將君子、士人的政治际遇诉诸于偶然性,批评了时人“贤人可遇,不遇,亦其自咎也”的狭隘观点,并以此来为自己政治上的“不遇”提供解释。王充对当时的政治现实进行了一定的揭示,并反映了传统士人在......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5
关键词: 《礼记》;衣冠制度;等级制度;政治认同;生活政治  摘要: 在儒家礼治传统中,衣冠往往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儒家“生活政治”得以落实的重要载体。日常生活的衣冠可以作为维护秩序与等级的工具,承载和传递政治价值与政治信息,成为表达政治情感和政治认同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19
摘 要:儒学是杨国荣教授庞大研究体系里一个重要论域。多年来,围绕着何为儒学、如何研究儒学、儒学何为等问题,杨国荣教授形成了一套理论儒学的观点和方法。杨国荣教授的理论儒学以世界哲学作为背景与潜在的对话者,着意从观念层面去界定儒学的本质性内涵,在研究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19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公共性是人在世的本质属性之一,孟子对此多有发挥.孟子主张人具有“四端”之心,“四端”之心既描述了个体的善良本性和道德理性,也是人通向良好公共生活的基础,能为人在“四海”意义上的公共生活中构建人性前提.孟子认为,在现实的公共生活中,人应该具有公共情怀......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22
作为共在性、群体性的存在者,人的生活离不开公共之事.从"事"的角度来看,公共之事是人怀有公共情怀、秉持公共理性在共同生活中所进行的活动及其结果.公共之事包括政治行动、兴利除害的社会活动、以言行事的公共参与,更包括广泛的日常交往活动.公共之事拓展了人......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20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在公共性维度有着丰富的体现。黄宗羲正视人性之私,但要求为政者在履行公职时应以公抑私,君主不能以最高权位谋取一家一姓之私,群臣也不能将职分定位在效忠于一家一姓。黄宗羲主张,国家的大根大本在于制度建设,但制度建设的正当性不在于维护帝......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20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应帝王》讨论了“如何应对公共生活”的问题。该篇既表达了帝王的治理之道,认为帝王应该以无欲无为而获天下之治;同时也表达了民众的应对之道,主张民众要顺应自然、浑沌应世,在有限的人生中消极应对无限的变化,从而避免外在的干扰,更好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