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67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王庆国,萌,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景学说讨论会 年份:2005
病证结合的医学模式,为后世临床医学的丰富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深入挖掘这些优秀的古代思想并研究其发展规律,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与完善临床病证结合论治模式,提高临床诊疗的水平,提供启迪与思路.本文介绍,一、景的辨病特色...,二、景的辨证特色,三、景的病证结合模式,四、病证结合模式的发...
[会议论文] 作者:张炳填,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景学说讨论会 年份:2005
张仲景在中运用半夏的方剂有43首,其中以半夏命名的有21首.景妙用半夏,圆机活法,别具匠心,独树一帜,为后世遣方用药树立了典范.本文介绍景妙用半夏,一、半夏生用,汤剂煎煮,解毒增效,二、半夏重用,剂量超常...
[会议论文] 作者:魏冬梅,张友堂,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景学说讨论会 年份:2005
景作为医方之祖,集东汉以前医学之大成,在治疗血瘀证的临床应用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对于血瘀证,曾论及其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景发未尽之意,在中首提"瘀血"、"蓄血"...
[会议论文] 作者:李敬孝,张文涛,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景学说讨论会 年份:2005
水液病病机之复杂,变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历来为它病所不及.景治水之法自成一体,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笔者认为:"从水液病的论治中,最能体现景学术思想的精妙,如果我们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于提高我们的临证水平...,掌握体会景学术思想的精要,将大有裨益.笔者提出一些观点,希望与各位中医同行商榷....
[会议论文] 作者:姜德友;王远红;白玉宾;,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景学说讨论会 年份:2005
补肾利水是景的重要治法之一,其所属方剂,配伍严谨,效验卓著,受到了历代医家的广泛应用.但是,迄今为止,尚无人从补肾利水这一治法方面深入系统地加以阐明,对补肾与利水的有...
[会议论文] 作者:李显筑,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景学说讨论会 年份:2005
张仲景的问世,使得中医学在辨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方面形成了系统的体系,理法方药俱备,张仲景因此被尊称为医方之祖.笔者在临证时善宗景之法治疗外感内伤疾病,针对不同的...
[会议论文] 作者:李应存,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药文献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张文,唐代武则天时期著名医家,据中云:"张文,洛州洛阳人也.少与乡人李虔纵、京兆人韦慈藏并以医术知名.本文介绍唐代著名医家张文及有关敦煌医方....
[会议论文] 作者:王丹,李显筑,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景学说讨论会 年份:2005
系统论治了消渴病,使得中医学治疗消渴病理法方药俱备.景治疗消渴病的方药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简称DN)是消渴病日久出现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其病情错综复杂,正虚邪实,我们在临床上以景肾气丸为基础加减...
[会议论文] 作者:王丹[1]李显筑[2],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景学说讨论会 年份:2005
系统论治了消渴病,使得中医学治疗消渴病理法方药俱备.景治疗消渴病的方药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简称DN)是消渴病日久出现的一种慢性并发症,...
[会议论文] 作者:王涛,张友堂,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景学说讨论会 年份:2005
痞证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景在中论述颇详,探讨其含义、病位、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对临床具有较大意义.现分述如下:一、痞的涵义,二、痞证的病位,三、痞证的成因及症候特点,...
[会议论文] 作者:金中杰,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景学说讨论会 年份:2005
景黄疸学说中的病机、治则、方药,现代临床应用于辨治黄疸型肝炎,被证实有显著疗效.临床认为,黄疸学说中的"瘀热在里"病机也存在于无黄疸型肝炎的病变中.因此,对"瘀热在里"...
[会议论文] 作者:鲁艳芳, 来源:第一届国际中医儿科学术会议、第二十二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学研讨会 年份:2005
吾师陶后教授从事儿科临床40余年,禀承东垣、景,借鉴现代研究,对小儿脾胃的辨证论治有独到见解,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小...
[会议论文] 作者:林昌松;非凡;,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景学说讨论会 年份:2005
景学说是中医理论之精华,而又是景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发展的源流中,居于根基地位,其理论经历了长期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治疗杂病的典范,辨证施治的源泉,临床各科的...
[会议论文] 作者:郁保生,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景学说讨论会 年份:2005
里所包含的理论,都是景对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过去,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在研究景学说时,往往把与景著作割裂开,甚至妄加褒贬.这与景在中讲到的"勤求古训"及"撰用、、、、...
[会议论文] 作者:李臻,唐中华,胡霄雪,夏春谷,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的消旋醇的氧化动力学拆分方法,该方法以手性Salen-Mn(Ⅲ)为催化剂,在溴化物存在下利用二乙酸基碘苯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实现了一系列消旋醇的氧化动力...
[会议论文] 作者:柳少逸,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本文介绍了读景书序的体会.文章指出,张仲景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精神,继承和掌握了深奥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卓有成效的方药知识....
[会议论文] 作者:建杉;江泳;,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景学说讨论会 年份:2005
东汉张仲景撰一书,奠定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后世分为与二书,占据中医四部经典之二.其中载方113首,载方205首,排开重复的方剂,全书载方不过300余首,较之后世诸多方书(如等)在数...
[会议论文] 作者:吉雯,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七次学术 年份:2005
江苏省姜堰市已故名老中医章文先生,业医50余载,兼事中医教学工作,深谙医理.临床经验丰富,尤精脾胃杂病.辨治脾胃系疑难病证,独具匠心,临床每有良效.本文就将先生辨治脾胃...
[会议论文] 作者:郭立中,王志英, 来源: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 年份:2005
本文对周瑛辨治疑难病症学术思想进行了论述。文章围绕疑病多郁、难病多毒、怪病多痰、久病多瘀、急为风火、病实体虚、多脏相关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会议论文] 作者:郭元琦,秀华, 来源: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 年份:2005
本文对全新学术思想及针灸特色进行了介绍。文章围绕倡导无痛进针,独创氏"飞针"、重视辨证施针,阐发配方规律、注重运针行气,倡导分级补泻、倡治神与守神,规范针刺操作、分经辨治经脉痹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