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1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刘子强,崔尔杰,傅光明,李潜, 来源:中国第一届近代空气动力学与气动热力学会议 年份:2006
高超声速空气弹性与高超声速气动布局、机身-进气-尾喷一体化设计、飞行稳定性和控制技术等,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过程中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研究课题.高超声速空气弹性问题...
[会议论文] 作者:徐大军,李俊,蔡国飙, 来源:2006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年份:2006
为量化评估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优势,对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武器系统进行了作战效能评估.以作战效能评估的ADC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武器系统的特点、打击目标、作...
[会议论文] 作者:许晓斌,谢飞,舒海峰,张德炜, 来源:中国第一届近代空气动力学与气动热力学会议 年份:2006
以吸气式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是高超声速飞行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Φ1m高超声速风洞中开展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概况.重点阐述了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通气模型一体化测力试验技术...
[会议论文] 作者:姜宗林, 来源:中国第一届近代空气动力学与气动热力学会议 年份:2006
本文回顾了高温气体动力学与高超声速科技相关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探讨几个具有基础性意义的研究方向:即高超声速流动模拟;高温气体热化学反应机制;高超声速流动滞止区域研究...
[会议论文] 作者:刘燕斌,陆宇平, 来源: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年份:2006
与传统飞机相比,高超音速飞机的非线性动态特性更加显著.飞行过程中不仅受到结构动力、推进系统、热效应、空气动力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它们之间强耦合的影响,这使得高超音速...
[会议论文] 作者:朱春玲[1]宁献文[2]刘永绩[3], 来源:中国第一届近代空气动力学与气动热力学会议 年份:2006
结合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趋势,探讨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关键技术之--综合热管理系统.针对气动加热产生的"热障"问题,提出一种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具有新型设计理念的热防护结...
[会议论文] 作者:朱春玲,宁献文,刘永绩, 来源:中国第一届近代空气动力学与气动热力学会议 年份:2006
结合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趋势,探讨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关键技术之--综合热管理系统.针对气动加热产生的"热障"问题,提出一种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具有新型设计理念的热防护结...
[会议论文] 作者:刘艳华,孙智孝, 来源:中国航空学会2006航空飞行器发展与空气动力学研讨会 年份:2006
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速度在马赫数5以上,飞行高度在30km以上,因此对动力装置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只有通过各类发动机的组合才能实现性能的最优.本文叙述了可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
[会议论文] 作者:王江峰,王成鹏,张红英, 来源:第六届全国流动显示学术交流会 年份:2006
本文主要介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超声速气动研究中心(HARC)在高超声速气动特性研究及飞行器绕流流场观测方面的风洞试验研究成果,针对HARC的NX-1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简化模...
[会议论文] 作者:常军涛,于达仁,鲍文,赵晓敏, 来源:中国航空学会第六届动力年会 年份:2006
进气道状态检测是高超声速进气道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进气道保护控制的基础和前提.针对这一问题,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的二维稳态流场数值模拟,利用量纲分析...
[会议论文] 作者:陈敏;张津;唐海龙;朱之丽;朱大明;, 来源:2006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年份:2006
为保证高超声速运输机在宽广的飞行包线内(Ma=0~5,H=0~30km)稳定可靠工作,本文对涡轮/冲压组合动力装置串联加力方案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建立了经试验数据校核的适于高超声速飞行...
[会议论文] 作者:张子健,徐敏, 来源:中国航空学会第22届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交流会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第7届飞行力学学术交流会 年份:2006
就大气层内导弹拦截高超声速再入弹头问题,系统地分析了一些古典和现代制导律在高超声速拦截弹上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它们的优点和不足,讨论了其适用性及发展前景.其中重点论述...
[会议论文] 作者:王成鹏,程克明,王江峰,伍贻兆, 来源:中国第一届近代空气动力学与气动热力学会议 年份:2006
本文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建NHW高超声速风洞流场校测和AGARD HB-2标模测力结果,并将气动力测量数据与国内外高超声速风洞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检测风洞流动品质和...
[会议论文] 作者:柳军, 来源:中国第一届近代空气动力学与气动热力学会议 年份:2006
外形或飞行性能各异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其流场产生的光电物理现象不完全相同,目标光辐射特性受高超声速流场热化学特征的制约.本文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高超声速飞行模型及其高...
[会议论文] 作者:郑小梅,徐大军,蔡国飙, 来源: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二十七届年会 年份:2006
对美国开展高超声速技术的研究机构进行了全面的调研。阐述了各单位的发展历史、现状、研究能力,以及在高超声速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内容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对美国研究机构的体...
[会议论文] 作者:张义广[1]冯志高[2]蔡超[3]周军[4]杨军[4], 来源:二〇〇六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 年份:2006
本文以高超音速动态条件下传感器成像的退化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利用低速航拍图像模拟高超音速动态条件下红外图像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低速航拍图像进行帧内、帧间重采样,然...
[会议论文] 作者:孙未蒙,张靖男,郑志强, 来源: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年份:2006
本文首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随后从基础结构失真、非线性、模型和参数的不确定性等方面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高动态、强变参数问题,从实时性和舵效...
[会议论文] 作者:金玲,王安龄,桂业伟,耿湘大,唐伟, 来源:2006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6
本文对X43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热走廊的物理含义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飞行热走廊的物理模型,并给出该物理模型下飞行热走廊的控制方程和求解方法.通过对X43高超声速飞行器...
[会议论文] 作者:倪招勇,李素循, 来源:第六届全国流动显示学术交流会 年份:2006
本文实验研究了高超声速来流侧向变介质喷流对干扰流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实验在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07高超声速下吹式风洞内完成,实验的来流马赫数为5.实验模型为尖拱...
[会议论文] 作者:张冬青,赵莹,陈英硕, 来源: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高超声速航天器成为当今世界各个主要航空航天国家争相研究发展的新型飞行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进行高超声速飞行,这也就决定了这类飞行器研制所要面对的大量的技术难点,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