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8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才,, 来源: 年份:2004
《广瘟疫论》,清戴天章(麟郊,1644-1722)撰,约成书于康熙一十四年(1675年)年。本书是戴氏以明末医学家吴又可的著作《瘟疫论》为蓝本,加以删改增补而成;是吴氏之后,较早...
[会议论文] 作者:才,, 来源: 年份:2004
民国是中医抗争求存的特殊时期,此期在"保存国粹"等思潮的影响下,民国的中医文献呈现出了不再偏重于校勘、考证、依经解义的整理方式,而是以保存、出版中医古籍文献为主的特...
[会议论文] 作者:才;, 来源:第六届全国中医药文献研讨会 年份:2003
祝味菊(1884~1951),浙江山阴人,幼随父宦游入四川,喜研习医术,1917年考入四川军医学校,后东渡日本考察医学,翌年归国,曾任四川省立医院医务主任等职,祝味菊一生崇尚仲景之学,...
[会议论文] 作者:才;, 来源:人类健康理念国际论坛、第四届国际医史学大会、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2届2次学术年会 年份:2009
《广瘟疫论》由清戴天章所撰,成书后未直接刊刻,后被坊刻为歙县郑奠一之书,名《瘟疫明辨》。后又被戴氏孙祖启发现,祖启于是以存存书屋稿本为原本,以“广瘟疫论”为名重新校刻行世......
[会议论文] 作者:才, 来源:第十四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才, 来源:“医家传记研究的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祝味菊先生(1884-195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及文化在西方的冲击下剧变的时代。作为一位有建树的医学家,他一生的经历主要处于4大社会和学术的旋涡之中:中西医学的互动、中医存废的较量、伤寒温病的交锋、新旧中医教育模式的更替。他......
[会议论文] 作者:L. L. Wang,Z. L. Luo, 来源:The 17th Asian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第十七届亚洲实 年份:2018
[会议论文] 作者:Hui L.,Weiqiang Z.,Yandong L.,Jian L., 来源:International Beleuchtungskommission Commission Internationa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赵堃,,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3
[会议论文] 作者:华新,刘清,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制药分会学术交流会 年份:2003
目的:建立准确、稳定的含量测定方法,有效地控制本制剂中橙皮苷含量.方法:以甲醇索氏回流提取,以D101大孔树脂柱分离,HPLC法测定样品中橙皮苷的含量.结果:样品中橙皮苷得到了...
[会议论文] 作者:孙灵芝,才, 来源:全国《黄帝内经》高端论坛暨国医大师周新有学术思想研讨会 年份:2017
古典目录书籍《汉书·艺文志》记载了《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汉代时期外经三十七卷,虽有认为陈士铎《外经微言》就是所言外经,但其书九卷八十一篇,与目录书中所言并不一...
[会议论文] 作者:,赵堃, 来源: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全国围产期窒息、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危重症诊治学术会议 年份:2015
[会议论文] 作者:,赵堃, 来源: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全国围产期窒息、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危重症诊治学术会议 年份:2015
[会议论文] 作者:,赵堃, 来源: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全国围产期窒息、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危重症诊治学术会议 年份:2015
[会议论文] 作者:,赵堃, 来源: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全国围产期窒息、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危重症诊治学术会议 年份:2015
目的:对国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儿童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随访研究,旨在了解手术效果、术后患儿恢复情况,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有效指导.方法:以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确诊紫绀型CHD并行心脏手术治疗的45例中的37例婴幼儿为实验组(现......
[会议论文] 作者:,赵堃, 来源: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全国围产期窒息、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危重症诊治学术会议 年份:20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近3年间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6例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及其防治进行重点讨论.结果:6例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
[会议论文] 作者:Wang L., 来源:International Beleuchtungskommission Commission Internationa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Weijun L., 来源:International Beleuchtungskommission Commission Internationa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Whitehead L., 来源:International Beleuchtungskommission Commission Internationa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Issaevitsch L., 来源:第61届世界铸造会议 年份:1995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