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敬相关论文
一引言如理学取其广义,清代康熙一朝的理学,不论其在朝在野,学界历来都认为以程朱为主。这当然是合乎历史实际的判断。不过,在程朱......
朱子在“格物致知补传”中提到的“已知之理”一直未获得足够的关注,但它却是理解朱子格物穷理思想的必要一环.已知之理首先是穷理......
摘 要:朱熹关于中和新旧说理论之辨析,古今学者均畏于浸漫其中。究其原因,大抵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割裂了朱熹各阶段之研究成果,混淆了如......
朱熹的主悟思想渊源自新派禅宗,而在修养论上他认同内里体认的参梧,籍“悟”体证儒佛老的三道同一。但是儒和老、佛自身特点却决定了......
北宋的山水画家郭熙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画论《林泉高致》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抽取郭熙画论......
朱熹维承了二程的"主教"思想,并有所发明,认为"敬"乃"圣门第一义",是"真圣订之纲领""存养之要法"."主敬"是认识主体修养自身的前提......
刘宗周的理学“上承濂、洛,下贯朱、王”,统合了朱学与王学,朱子与王阳明都对刘宗周蕺山学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刘宗周与朱子学的......
朱子在“格物致知补传”中提到的“已知之理”一直未获得足够的关注,但它却是理解朱子格物穷理思想的必要一环。已知之理首先是穷......
现代新儒家马一浮在《复性书院学规》中提出了一套既秉承儒学生命教育基本精神又适合现代人生成长的"学生守则",强调"主敬"、"穷理"、"博......
在清初学术界中,李二曲以思想上兼收并蓄著称,在继承陆王“先立其大”、“致良知”的本体论思想的同时,更注重从工夫论上融合程朱......
马一浮的“复性书院”四学规是其工夫论的集中体现。在对四学规的阐述中,马先生本儒家经典以立言,并融入了佛学之精华思想,兼听并观而......
<正> “天理”是二程哲学的最高范畴。程颢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自家体贴......
在真德秀的工夫论中,主教作为“百圣相传”的“圣门心法”,是修养心性的根本工夫。而主静一方面指敬贯动静之义下的“静时之敬”与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子体文化重要存在形态的太极拳,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母体文化的巨大影响,使得这一充满战斗格杀之气的传统武......
张栻原本继承胡宏之学,但在与朱子交往的过程中,其思想特别是工夫论发生了多次变化。学界一般将其工夫论分为早晚两期,但考察其晚......
知行问题是理学尤其是朱子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讨论的问题涉及知行关系、致知与涵养、致知与主敬等方面.作为朱子重要门人和传人......
先秦儒家思想推崇的"孝道",是以家庭人伦中父子之間这一特定关系为基础,是以"礼"为载体,礼所承载的"孝道",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体现,......
“主静”作为一种修养工夫是周敦颐在《太极图说》里正式提出的,《太极图说》上部分讲天道描绘了太极动静化生万物的宇宙演变过程,......
静与敬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要的范畴,它们构成不同的人生修养方式,中国古代典籍很早就有对它们的论述,佛家对静的修养方式推崇备至,......
二程早年从学周敦颐,遂尽弃功利俗学而有求道之志。二程学成之后,对周敦颐的思想既有继承,亦有损益,并独立发展成为理学中的"洛学"......
朱子之大学指“大人之学”,即成就内圣外王的圣人之学,学的是如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学则是......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敬"是一种"对象性"的工夫,其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二程特别是程颐自觉地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创新,程颐将"敬"理解为......
16世纪朝鲜大儒曹南冥倡导和实践的"主敬"工夫,在其以"敬义"标宗的性理学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并展现了笃学力行、修道进德和博求经传......
"主敬"是宋明儒家修养心性的根本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在人的内心确立对道德规范的敬畏,保证修养的有效性和方向性。依照冯友兰的抽象继......
邹守益继承阳明学说注重心上工夫的特点,援引程朱理学涵养省察工夫论,提出了以"主敬"、"戒慎恐惧"为主要内容的"致良知"工夫论。他......
邹守益道德修养论是在明代中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极度不稳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理论来源在于对传统儒学道德修养理论、包......
主敬文化发端于先秦,凝定于两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之一。当代文化建设应当站在文化现代性的高度,着眼于生命关怀,从敬道......
本文试图重构朱熹心性之学的内在结构。本文认为,要理解朱熹对性情关系的说明,关键是要理解对体用关系的说明。根据这种理解,本文把朱......
通过对狭义朱子学与阳明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的阐释,揭示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现代意义。朱子学说最重要的部分是"格物致知"的......
主敬思想是朱熹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在二程提出主敬思想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诠释,主要从敬是主一,敬是"动容貌、整思虑"......
我国古代儒家德育资源丰富,有继承和转化价值。“主敬”是朱熹理学体系中的修养论,分析朱子“主敬”说内涵,对“主一”、敬畏、克......
何基身处朱熹去世信理学获朝廷重视而面临变异发展的境地,承续师说乃为一必然。他的为已之学是对继承、延续文化命脉的一种自觉和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