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己治人相关论文
传统儒学发展到了明清之际,涌现出了一股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学术高潮——明清实学思潮。顾炎武(1613-1682)作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中的......
《论语》和《中庸》都有丰富的圣人观内容,两者的相同点是都讲究修己治人、内圣外王,不同点主要在内圣方面:《论语》提出内圣的一......
儒家的目的是实现天下有道,其政治思路是修己治人。但是,修己只是治人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治人要有机遇,修己成功并不一定有机......
本文从对中国儒学演变史的回顾性论述中,梳理了从孔子到现当代儒家仁学思想体系的发展演变简史,并对当代儒学发展前景及其理论形态......
修身必先立志。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把修身作为终身课业,严修常修、久久为功,如此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做到忠诚、为民、担当、清廉......
儒家伦理包含着修己与治人的二维结构,而这个二维结构又笼罩在天命与道德信念之中。天命是儒家全部思想的总根基,也是修己治人的边......
章太炎对王阳明及其心学的评判曾经历三个不同阶段,直至晚年方有较为客观、全面的评判,且与同时代学者多有不同.他同情王阳明编《......
关于戴震的"理欲观",传统研究已经从学术批判与政治批判、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情感主义与智识主义这三个维度展开了丰富而具体的......
章太炎晚年讲“国学”,因为其独特的时空背景而从“理学”讲起,却提出回归原始儒学,即排斥孔子、子思、孟子以及宋、明诸儒的“性......
曾子对于"文章文化教育"过程的探讨,遵循着由小到大、由分到合、由低到高的递进思路,从"认识、表达、传播"的写作过程和"博学、审问、慎......
姚奠中是章太炎最后一位弟子,也是当代少见的博学鸿儒。他淹贯经史子集,艺精诗书画印。姚奠中坚守中国学术传统的方向,笃志进德修业,由......
文章梳理了从孔子到。/当代儒家仁学思想的发展演变简史,并对当代儒学发展前景及其理论形态作了创造性的探索。儒学自问世以来经历......
《大学》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由于它把先秦儒家零散的道德政治学说集中概括在一起,提出了一套自修身以至于齐家、治国、平......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立足党的使命,以"修己""治人"关系为媒介,表明党性修养的必要性;结合革命对党员素质的要求,以"修己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人学”也应运而生。尽管学者们对人学的定义和内容等众说纷纭,但无一不承认,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