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音乐相关论文
蒋孔阳先生以先秦音乐为切入点,把具体的音乐与整个宇宙联系起来,把音乐与宇宙生命精神紧密地联系起来,与整个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重......
摘要 先秦儒家音乐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内容,而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则贯穿于音乐思想之中。先秦儒家音乐伦理思想其丰富......
[摘要]《乐记》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乐记》的审美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教育影响深远,对当......
“以乐为教”是先秦时期音乐作品创作和传播的途径之一,也是统治者通过音乐教化百姓思想的手段,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
本文以“礼乐张力”为切入点,以春秋、战国礼乐关系为中心,深入剖析传统礼乐文化中蕴含的礼、乐矛盾,以及人们对音乐艺术的体会和认知......
诗、乐、舞一体是先秦文学的一个显著形态,音乐对于先秦诗歌的影响尤显重要。因此,本文特以音乐为出发点,对比分析《诗经》与《楚辞》......
先秦音乐存在的文化形态除了审美娱乐功能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用功能。音乐的实用功能通过“听乐省风”表现出来。运用于先秦社会......
音乐具有政治、教育、宗教等多重价值,诸多价值,如何区分?本文引用心理学“本我“的概念,提出音乐的本我价值和附属价值的概念;诸多......
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理清我国先秦音乐最原始的面貌,对于我们认识音乐大有裨益。本文以荀子“乐者乐也”为切入点,通过......
读《先秦音乐史》方建军李纯一先生近著《先秦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10月北京第1版。全书共15万字,内附出上先秦乐器黑白图版图直三帧......
先秦音乐史研究的两种基本资料李纯一任何历史(包括通史、断代史和专史)都是特定事物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矛盾运动过程,或者也可以说是......
"和"是中国音乐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产生在先秦时期,并在当时的音乐理论中占据了主要地位.由此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类作品,它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重要历史资料。本文将本着史料分析与文本细读的研究思路,对于《春秋......
"和"在先秦音乐中具有奠基意义和创作上的理论指导意义,诸子百家对"和"虽有不同解释,但却无一不把"和"的理念作为音乐理论的基础。......
该文提出将音乐思想作为理解建筑空间的新视角。首先研究先秦音乐美学思想的来源,列举先秦乐的思想与以辟雍为代表的官学礼制建筑......
<正>楔子2012年3月12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音乐史教研室举办了"音乐史研究学术交流系列专题1:国家音乐史"活动。其中笔者的......
中国古代曾经历了一个巫、史、诗和乐集于一体的瞽朦文化时代。盲人乐官制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传说中的瞽朦作瑟,到《夏书》......
【正】 作为"2008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系列活动之一的"看国宝文物听千古绝响——中国先秦音乐文物珍品展"于2008年4月28日至5月28......
春秋战国时代,宫廷雅乐衰落,各国诸侯竞相“大其钟鼓”,金石之乐遂在战国初期于极盛。专供欣赏、享受的俗乐歌舞也迅猛发展,新风格......
<正> 墨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墨子的音乐思想在“非乐”(上)篇和“公孟”、“三辩”等篇里有记载,这是他具有鲜明阶级倾向的政治和哲......
本文以先秦音乐为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思路是:以分类为视角,爬梳史料以呈现先秦音乐的分类,进而讨论音乐分类的观念及特点,解析音......
先秦时期,很多典籍都论及“和”这个范畴,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为音乐关学范畴的“和”的意义和价值,必须着眼于“和”的意义演变,对......
1978年在湖北随州城郊一个名为擂鼓墩的小山包上,发掘出沉睡于地下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这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
<正> 作为近现代多声音乐的基础理论学科的“和声学”,在我国起步是较晚的。自20世纪初欧洲“和声学”理论传入中国,至今仅有70余......
<正>贺词《易》九五卦云: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建国之初,乐史三公。杨公史稿,初涉马列,定于一尊。廖公简史,言简意赅,学府风靡。先......
<正> 一、先秦乐器史的第一手材料 1978年3月,在湖北随县发掘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批古乐器。这批乐器都是先秦实物,对于乐器史的......
本文通过对“雅”字义的分析,探讨了先秦“雅乐”的含义,依据文献与考古材料,从礼制文化角度追溯了雅乐的久远历史,对先周雅乐的表......
“瞽矇”早在尧、舜、夏时期就已有之,他们是从巫乐中分离出来的,瞽矇精通伎艺、乐器,审音辨律,服务于先秦宫廷诸多仪式中,承担着......
先秦音乐“和谐”观是包含音乐、审美和社会伦理在内的一种综合观念。“和谐”最初专指音的谐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谐”的内涵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