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民俗学相关论文
公共民俗学中的“公共”一词往往被学界赋予了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面向公众,并为公众所享用;另一种则是指公共部门.从前者来看,民俗......
中国的非遗教育并非始 自21世纪,而应追溯至有着漫长历史的本土民俗教育实践,其中高校及其学者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钟敬文和北京......
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华盛顿州第一个遗产旅游项目由华盛顿艺术委员会于1995年创立,它以卡带附带说明书的形式出现。......
居住民俗研究将居住空间的习惯性使用、建筑形式、建筑过程中的民俗仪式和禁忌、隐居行为等都包括在关注视野之中。而隐居与孝道关......
公共性扩展是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迫切要求,从公共性扩展的新范式出发,本文将民俗学分为专业民俗学、政策民俗学、批判民俗学......
21世纪以来,在对民俗学学术史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形成了自反性的共识之后,国际民俗学界倾向于把“遗产化”看作一种历史性的、社会......
<正>一、传统斗牛活动的危机张帅(以下简称张):非常感谢菅丰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访谈,您刚从中国回来,还要准备......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德国民俗学家赫尔曼·鲍辛格领导的图宾根大学"路德维希-乌兰德-研究所"将民俗学转变为"经验文化研究",将民......
中国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各种学术实践,具有"公共民俗学"的属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
居住民俗研究将居住空间的习惯性使用、建筑形式、建筑过程中的民俗仪式和禁忌、隐居行为等都包括在关注视野之中。而隐居与孝道关......
文章从公共民俗学的立场出发,力图为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和开发实践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模式。通过对中国、德......
期刊
将美国史密森尼学会的民俗节庆实践放置在公共民俗学的视域下予以考察,从民俗节的"台前"到"幕后"再到经验借鉴等三个层面,梳理和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