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音化相关论文
19世纪浪漫主义晚期,在瓦格纳的半音运动的影响下,和声趋向于越来越复杂化的发展,随着半音和声的愈演愈烈,一条隐藏在其中的半音化......
18世纪的夜曲常以意大利语notturro为名,是一种器乐合奏的小夜曲,海顿、莫扎特均写过此类。从19世纪开始,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
十九世纪中后期后,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在创作艺术歌曲时更加关注诗歌本身的意义,强调艺术歌曲的戏剧性;受瓦格纳音乐创作理念的影响,半音......
线性化和声有着独特的音乐魅力,高度半音化的声部进行是线性化和声具象化的表现.西方音乐理论中对半音化声部连接的理论研究已呈现......
摘 要:半音化的广泛运用是音乐调性拓展的一种常见方式,在决定音乐风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和声功能和传统调式思维被逐渐打破,......
歌剧《弄臣》是威尔第创作中期的扛鼎之作,在其一生的创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威尔第本人也称其为一部具有“革命性”的作品.......
《莱切卡塔钢琴组曲》(Musica Ricercata)是利盖蒂(Gy(o)rgy Ligeti)在匈牙利早期半音化创作时期的一部钢琴作品,写于1951-53年.......
摘 要: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史上,半音化(Chromaticism)可谓历史悠久,到了20世纪,虽然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及观念在不断创新,半音化依旧占有一......
亨利·迪帕克(Henri·Duparc,1848-1933)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最重要的歌曲作曲家之一。由于患精神疾病,他36岁便停止了创作。仅存作......
16—19世纪,半音化手法的运用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具有特别表现意义的技术内容与风格要素之一,特别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特殊载......
塞缪尔·巴伯是20世纪美国专业音乐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代表性人物。他既不像同时期的其他作曲家一味的追求现代创作技法而摒弃传统......
本文主要探析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瓦格纳在《魏森东克歌曲》中和声手法的运用,体现在半音化的声部进行和属七和弦功能的扩大上......
意大利当代作曲家尼诺·罗塔以其电影音乐闻名于世,90年代以来,罗塔创作的室内乐作品开始引起国外音乐学家的关注。特别是最近10年......
胡戈.沃尔夫(Hugo Wolf)(1860-1903)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重要的作曲家,他一生共创作了300多首艺术歌曲,开创了现代艺术歌曲的......
本文通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的半音化技法进行分析,揭示了普罗科菲耶夫如何在这一传统的调性音乐作品中融......
19世纪有表情力的变化重复之魅力以及半音化的色彩特性引领着作曲家在音乐设计与结构方面开拓了音高变化的合并之路。变化重复不仅......
《#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Sergei.Rachmaninov 1873-1943)修改间隔时间最长,同时也是备受冷落的一部作品。这部作......
波兰音乐家席曼诺夫斯基在19世纪末浪漫主义后期这个充满个性创作的时代,为波兰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他的《降b小调练习......
对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和声手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调性布局、各种转调手法、持续音、和弦外音的使用以及变和弦等。......
我国著名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桑桐教授于2011年7月24日在上海溘然长逝。回顾先生一生,著述等身、学思严谨,理论与创作并举、......
弗雷德里克·费朗西斯采克·肖邦(F.F.Chopin,1810--1849)是19世纪早期具有重要意义的作曲家,一生都以钢琴音乐的创作为中心,涵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新局面,人们对于精神文明和素质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也越来越频繁与深入。其中,......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乐对后世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无论是他那登峰造极的对位艺术,还是他丰富独特的和声语言,都给后人留下......
4.“B-A-H-C”这是将“BACH”原型的向两个字母颠倒,构成由—个下行小二度、一个上行大二度,再一个上行小二度的音列。在这个音列中,第......
期刊
弗兰克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法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对法国民族音乐的复兴与世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
<正>七律BACH赞——赵晓生题溪流涓涓江千水月悬茫茫观万心道拓八方通今古思接百代依基因构连天宇繁星构情发普世众生情沙数人中一......
本文的研究对象——英国作曲家弗里德里克.戴留斯,是一位注重和声色彩的大师,其作品极具可听性,被称作"英国印象派"。印象派在音乐......
保罗·欣德米特是一位兼具作曲才华和理论修养的德国作曲家,音乐创作涉及各种体裁形式。他的作品大多与探索、实践、创新等主题密......
在我国和声理论发展的进程中,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桑桐教授成就卓然,著述甚丰。桑桐先生通过自己的作品和理论著述,为我国的和声理......
(接上期)从第九小节开始,主音上行三度,转到E里低亚调式,音乐进入B部分,主题动机转到第三和第四声部,第四声部局部模仿第三声部,这里运用了......
《第二钢琴协奏曲》是由贝多芬在1788年开始进行创作的,截至1795年完成,同年3月29日,贝多芬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了该曲的独奏,后......
谢德林的赋格创作集中体现在沿用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形式创作的《24首序曲与赋格》套曲中,是以传统大小调体系为基础的。在此......
<正>"调性"概念外延的拓展在古典与浪漫派时期,"功能性"和声及"大小调体系"的理论逐渐完备。"功能性"和声思维成为大多数作曲家构......
在我国现存的大量的传统民族器乐曲中,尤其是琴曲和琵琶曲极为丰富。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渊远流长。我......
在西方音乐历史中,"半音化"(Chromaticism)风格手法的演变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中产生于基本和弦结构基础上的半音化,被称之为"......
音乐结构是一个由音高、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等诸多元素按照一定的逻辑法则建构起来的具有多维度的系统,其各结构元素之间相互......
本文从爵士乐的形成与发展出发,对其主旋律和非主旋律声部半音化的形成过程展开分析,探究爵士乐半音化旋律线形成的方式。......
[摘要] 瓦格纳的歌曲《梦》出自于他的套曲《魏森东克歌曲》,这套歌曲是与他的里程碑似的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同时创作的......
“如歌的”奏鸣曲在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全部奏鸣曲中占有一定的分量,这些作品也反映了他创作思想的一个侧面,但对此研究的人并不......
<正>有"协奏曲之父"之称的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1741)是在音乐史上无可争议的器乐大师,然而......
<正>在泉州南音"四大名谱"(器乐曲《四时景》《梅花操》《八骏马》《百鸟归巢》)中,存在一些对中国音乐体系传统音乐来说是比较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