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贻白相关论文
在20世纪的中国戏曲史研究领域中,周贻白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戏剧史家、戏剧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戏剧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
要说叙述清代宫廷的三层戏台,当今带有权威意味的著作,当数周华斌的《京都古戏楼》(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廖奔的《中国古代剧场史》(中......
新研究方法的引进,使学者有可能尽量接近戏剧本身。王国维以现代学术视野给传统戏剧以科学、系统的观照,使之一脱“小道”身份。之......
建国以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编纂的古代与当代戏曲史学著作已经出版发行,近代史著作空缺的遗憾直到2011年7月才由贾志刚主编的......
戏曲种类的清理和划分是戏曲学科建设的基础工程,种类概念的含混对打造戏曲理论体系的工作妨碍很大。但戏曲的形态构成和流变方式......
<正>戏剧史家周贻白对昆曲极其推崇。他称赞昆山腔是明代"最值得注意"的戏剧声调,昆曲是中国"最能持久"的一种戏剧。[1]P292前者是......
今天来参加恩师欧阳予倩学术论坛,心中十分激动,欧阳老师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眼前,老师的谆谆教诲仍回响在耳边。1956年初,在周恩来......
邮票是民国时期集藏的大热门,在20年代中期集邮活动已成气候.其中名集邮家有号称“邮票大王”的周今觉,施秉章,还有诗人陆志韦,名......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周贻白(1900-1977)是一位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剧作家。周贻白生于湖南长沙,青少年时代曾经演过文明戏、京剧和马戏......
在戏曲史论领域,修史以哪个角度为主,即以“案头文学”还是“场上艺术”为主,有过不同的看法与不同的写法,大学中的戏曲研究者偏重于“......
<正> 周贻白在其所著《中国戏剧史长篇》中曾经提出一个有关《白兔记》的版本问题,便是明刊富春堂《白兔记》本为什么通篇没有白......
周贻白先生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皇朝苟延残喘的时候。儿时的他命运多舛,父亲的早逝,令年幼的周贻白不得不早早就在糊口与生计问奔波操......
皮影戏是中国戏剧的一大发明。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动漫",有"电影始祖"之美誉。不过,对于这样一笔极其丰富和珍贵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贻白是20世纪开始频繁使用和积极推广“戏剧”话语的第一位戏曲学家,这是他跟前后戏曲学家格外不同的地方.他所以频繁使用和积极......
按:金秋季节,适逢中国戏剧史家、戏剧理论家、戏剧电影作家、原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周贻白先生百年诞辰。9月17日,由中央戏剧学院、......
<正> 自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发表以来,戏曲史述形式因其学理形态的现代性而成为20世纪戏曲研究的重要范式。王国维之后,戏曲史......
<正>明代西游戏,前辈学者已有涉猎,然多语焉不详。笔者以庋集之资料撰此叙录,期能有所增益。所述作品共10部,包括产生于元明时期,......
对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的明传奇,一般都给以肯定的评价,如称以《浣纱记》的编写为标志,“从此我国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繁荣时代......
周贻白的现代题材剧在题材意蕴、艺术风格上颇具特色,在话剧演出史上也具有特别的价值。周贻白在话剧文学上的成就虽然不及田汉、......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戏曲属于"小道末流",无缘跻身于学术殿堂。近代,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戏曲受到了中国现代知识界的重视,遂有具现......
陈多教授是当代中国戏剧领域史论研究的巨擘;本文侧重于陈多早年成名、历经磨难、中年复出后治史著论的学术贡献等方面的研究;追述......
著名学者、戏剧史家周贻白(1900-1977)最早将《桃花扇》改编为话剧《李香君》。周贻白依据各类相关史料,对原剧的情节细目和相关人......
文章通过翔实的材料记述了欧阳予倩先生与田汉、周贻白等中国戏剧的先行者和改良者在不同时期对戏剧事业的理解、考量与付出:并从......
周贻白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史家,最早以一人之力完成了中国戏剧通史的写作,开辟了"盖戏剧本为上演而设,非奏之场上不为功"的舞台中心......
周贻白是继王国维之后,中国戏剧学研究领域又一学术高峰的代表人物。其学术贡献与历史价值在于:力矫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
<正> 本世纪以前,由于南戏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材料大量失佚,发展的历史轨迹湮没于流逝的时间之中,以致成了"一个失去了的环节"。......
周贻白是一位颇具草根色彩的戏曲史家,他靠自学成材,有着十分丰富的艺术实践,将草根特性转化为自己的学术优势和特色。其学术个性鲜明......
针对周贻白的戏剧史观中所强调的"包举全体"和"场上搬演"的思想,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王国维、吴梅与周贻白在戏剧史观念上的差......
<正> 今天讲的是小题目,但确实是大文章,比较复杂,而又是有丰富内容的。上节课也曾讲到,直到现在还有人把“字正腔圆”、“手眼身......
<正> 一「中国戏剧史」一书,是当日寇侵华,国家危急的时候,周贻白先生却因「抗战年兴,潜居多暇」,开始写作的,解放后,又于一九五○......
周贻白借鉴西方的"theater"概念,最早开始探寻戏曲的剧场性特征。他的《中国剧场史》一书从"剧场的组织"、"剧团的组织"、"戏剧的......
20世纪伊始,史学勃兴,形成了分别以梁启超、王国维为代表的史观、史料两大派别,这两派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处在入主出奴、是丹非......
中国古代戏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之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其标志是我国古典戏曲最初形态......
自布鲁克提出“空的空间”这一美学诉求后,很多戏曲研究者将之与戏曲空间美学相比附,误以为,戏曲空间美学之形成,起初就是出于一种......
一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总结前人的论述,认为:“好的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和史德四长。”[1]所谓史德,就是......
针对周贻白"非奏之场上不为功"的戏剧观直接指向的是戏曲舞台上的"活态"表演的事实,运用活态传承、地域标志性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
周贻白很注意戏曲文献的搜集和著录,尤其是戏曲文献目录的重新梳理,他下了很大功夫,所做的不仅是前贤没有做过的,而且是时彦也没有......
<正>"折",是杂剧文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一般都会说,元杂剧是"四折一楔子",每折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然而"折"的意义与用法,......
关于中国戏剧的起源,学术界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旧时学者论及这个问题,多表现出简单化的倾向.清代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中说:......
中国现代戏剧(戏曲)研究“不祧之祖”王国维称,“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1]P2“01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