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池相关论文
该文运用野个陆基围隔实验法,研究了封闭式对虾综合养殖池塘的养殖容量,包括精 养和半精养两种类型.同时也比较了不同综合养殖类型......
传统的微生物纯培养技术能够分离得到的微生物仅为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左右,绝大多数微生物还处于未培养和未研究状态,针对新型......
(一)亲虾培育 1.亲虾来源:大部分来源于自然海区,北方地区多从台湾、广东、福建等省海洋捕捞中调运,也有少部分从人工养殖的日本......
每年的6-7月,我国自南向北都将相继进入梅雨季节,其特点是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暴雨多,气压低等。受梅雨天气影响,养殖池......
用5个养虾实验围隔研究了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浮游细菌的生产力。结果表明,生产量(μgC/L·d)变动在90~909之间,平均为292±141。对......
综合利用虾池,在虾池内进行多种类优化组合养殖,是目前虾池开始利用的方向,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种综合养殖方式有共生互利作用,也是养......
(一)池塘条件笔者试养池塘为起捕后的对虾池,属于高位池,需提水入池,面积为8.5亩,建有出水闸,塘底平坦,并向排水口倾斜,能排尽池水......
我们于2009年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套养常规鱼类养殖技术试验,经过一个养殖季节的试验和管理,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
目前,全国的对虾池综合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0万hm^2以上,养殖对虾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与海区的水交换明显减少,暴发性虾病有所控制,对虾产......
利用食物链关系,在虾池内套养一定数量的自鲳鱼用于防治对虾疾病的做法,是河北省丰南区柳树郓地区虾农摸索出的虾病防治的一项新技术......
近年来,虾池混养技术在丹东地区兴起,已形成多种的混养模式,其中对虾池中混养文蛤是虾贝混养的主要模式,被称为生态养虾新技术。虾......
<正>工厂化养殖具有节水节地、降低病害发生、减轻环境影响、促进产业转化、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天......
南美白对虾又称凡纳滨对虾,是当今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品种之一,在各地得到了广泛养殖,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点。南美......
近几年来,海南省一些地区低位虾池单养虾产量低。突发性流行疾病频繁发生,造成生产不稳定,经济效益欠佳。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效益,20......
近年来,由于虾病爆发、对虾养殖产量降低,效益不好,不少养殖户和生产单位对虾池前期的清淤清毒工作产生了消极情绪。认为效益情况......
<正> 硫化氢是毒性很强的气体。据茂野帮彦(1975年)报道,当水中的硫化氢浓度为O.1—2ppm时,日本对虾失去平衡;4ppm时对虾立即死亡......
在两年围隔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对虾池混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认为:(1)虾池混养能够提高养殖产量和池塘氮磷的利用率,有助于缓解养殖对环......
于 1 998年 7~ 9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 ,研究了对虾与罗非鱼在五种放养密度下浮游生物群落的变动情况。结......
<正>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出现个体大小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的情况,影响了养对虾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在开展养殖高产高效的同时......
<正> 为了进一步探讨繁殖浮游生物对改善养虾池水质和提高生产效益和作用,我们于1990~1992年在山东省牟平县宁海镇养虾场进行了连续......
随着对虾养殖生产的发展以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物制剂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已愈发显现。尤其是在高密度集约化养虾生产......
<正>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防腐剂等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广泛应用,在促进了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
<正>化学纤维生态基是用于生态性水处理的高科技材料,其特点是结构特殊,每平方米附着面积比一般生物包的生物填料超出10倍以上。生......
利用50个5.0×5.0×1.8m陆基围隔研究了中国对虾与台湾红罗非鱼、海湾扇贝和缢蛏投饵或施肥混养及鲈鱼与中国对虾和台湾红罗非鱼混养最佳结构的......
于1997年5~8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罗非鱼—对虾、海湾扇贝—对虾、缢蛏—对虾、罗非鱼—缢蛏—对虾4种混养......
<正> 在对虾人工养殖过程中,养殖水化学环境和水体生态结构的优劣是决定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长期以来,水产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统计表明,到2004年底,我国海水养殖对虾年总产量已经达到53.6万吨,因此,对虾养殖业对近海环......
本文主要研究了水质、底质改良剂对泉州东梅村和厦门东屿村虾池水质,底质的改良效果。两处虾池经投放改良剂后,海水中的COD降低7.2......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加,追求高产高效,增加投饵量,造成池中残饵的增加,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腐烂、分解、引起水质、......
本文从生态效益角度,对目前我国对虾池塘养殖的几种模式作一下粗浅的评价。 1对虾池塘单品种养殖模式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