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秋相关论文
女红军陈映民,是金寨籍名人陈绍禹(王明)的胞妹,后在延安改名叫王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女红军,当年跟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到大巴山......
中央红军离开红都瑞金西进之时共有8.6万多人,随行的女红军仅32人。中央红军出发一个月后,红25军也告别了大别山,从鄂豫皖出发的近300......
蓝色的小溪流向延河 抗战时候的夜晚,照亮“陪都”重庆的是万家灯火,照亮延安的则是一盏盏如豆的油灯。那时候的重庆悲壮、凝重、......
张琴秋(1904—1968),浙江桐乡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上海从事妇女运动。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
为什么红色起点最终在上海出现,而不是在北京、武汉或广州?原因在于:上海具有非常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政治地缘格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
作为现在世年纪最长的老女红军,她的长征情结不仅蕴结于心中,更倾注于笔端,感染每一个走近她的人 王定国,原名王乙香,这位103岁的老......
在纪念井冈山会师80周年前夕,在茅坪烈士陵园的山坡上,矗立起一座新的铜像,一对英武的红军情侣深情地仰望着毛泽东当年居住的八角楼。......
1936年12月,就在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组成代表团,赶赴西安,帮助张......
隆重的迁葬仪式 1963年4月15日,湖北省红安县革命烈士陵园内的稞子山上,近千名学生、工人、农民、干部和解放军官兵聚集一起,......
今年的11月16日是母亲黄杰的百岁诞辰,亲爱的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在我的睡梦里,许多......
一九三六年十月,各路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张国焘为了继续推行右倾逃跑主义路线,搞阴谋诡计,假借中央的......
长征时期,不少女红军在队伍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她们有的担任机要秘书,有的参与党团工作,有的在后方医院负责医疗或护理,她们......
被誉为红军唯一女师长的张琴秋,从苏联留学归国后,从地下工作逐渐走上战场前台。她率领下的红军部队英勇善战,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战......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二方面军胜利会师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红四方面军为主体组成的西路军(下辖5军、9军、......
以张琴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工作期间所保存的个人档案为基础,阐述赴苏留学对她一生革命工作的重要影响,并探讨中山大学对帮助......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批人被俗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那么,这个称谓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他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的......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迎接中央红军入川共同北上抗日,把从苏区各地撤到旺苍来的妇女工作人员集中起来,连同原来的2个妇......
张琴秋作为中国革命妇女运动先驱者之一,1924年11月参加共产党,与向警予、杨之华等在上海从事工人妇女运动,在妇女运动中崭露领导......
<正> 说起“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由来,首先得追溯到20年代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5年秋成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孙中山联俄政......
深藏在中国西北腹地的草地,是一片十分神秘的土地。1935年8月,右路军刚进入草地,展现在战士们眼前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绿草在高原......
<正>杨克明是我革命的领路人1913年除夕,我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一个四面透风的破屋里。父亲是一个贫苦的雇农,终年靠租种地主......
<正>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的大喜日子,我们在总编辑陶克将军的带领下,来到103岁老红军王定国的家里,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党......
<正>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纵横十几个省,天上每天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遭遇无数......
<正>革命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世界与改造世界观是同一个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延安时......
<正> 张琴秋,女,一九○四年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石湾镇。父张殿卿,曾任浙江嘉兴《三江日报》编辑,后回乡务农。因琴秋聪颖好学,张殿......
在红军长征史上,张琴秋是一个异数,更是一个奇迹。张琴秋出生于淅江省桐江县一个小商之家,曾先后就读于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上......
期刊
张琴秋是一位能文能武、才德兼备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同时也是川陕苏区一位杰出的女干部。分析其领导素质的形成,主要在于:父母的期......
在我军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支完全由女指挥员和女战士组成的正规武装.先为独立营,进而独立团,后发展为独立师.这支妇女武装在第二次......
1979年6月17日下午4时,我和一位研究生阎庆生,如约来到坐落在北京西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13号茅盾先生的寓所访问。茅公谈起了他当年同......
原红四方面军干部何福圣回忆往事时,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我同四方面军的官兵一样,对陈昌浩一直怀有复杂的感情。虽然他在回到延安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