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相关论文
北魏文人群体北魏史,严格说始于拓跋珪登国元年(386)。这一年正月,拓跋珪即代王位,作《即位告祭天地祝文》,改元登国。四月,改称魏......
慕氏源流考慕氏出于鲜卑,曾为中华盛族,其发祥与炎黄并行。东汉时南迁,晋至十六国,慕容鲜卑部已十分强盛。慕容癦立国前燕;慕容垂立国后......
慕容垂(326-396年),字道明,前燕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年少即得到其父亲慕容皝的赏识,又通过南征北战,建立赫赫的战功,声名响彻.但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有一位名臣,他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先后辅佐过五位皇帝,在朝廷三个重要衙署,秉政长达五十余年,鞠躬尽瘁,济国......
“吾先公以来世奉中国,且华裔理殊,强弱固别,岂能与晋竞乎?何为不和以害吾百姓邪!”
“My first husband to serve China in the ......
燕元384年,前燕吴王慕容垂在前燕王朝灭亡14年后,重新复国,史称后燕。后燕王朝历七主,共二十六年。慕容垂建国后,采取和推行了一系列治......
慕容鲜卑在由部落小国向中原王朝演进的道路上,逐渐排除立长立能的部落君长推选原则,确立君权的嫡长子继承制,前、后燕历史上诸如......
<正> 南宋学者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五胡乱华》条中提出:“刘聪乘晋之衰,盗窃中土,身死而嗣灭,男女无少长皆戕于靳准。刘曜承其后,......
【正】 1979年8月上旬,辽宁省朝阳县十二台公社四家子大队第四生产队社员在平整场院时,于地表下深约1.5米处,发现一块石质墓碑。碑......
十六国时期黄河下游的牛皮船东湖黄河上中游地区自古农牧兼宜,当地从事畜牧的少数民族因其物产所宜,在横渡黄河干流时多以皮囊、皮筏......
《聊斋诗集笺注》读介王清平赵蔚芝教授著的《聊斋诗集笺注》一书,最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蒲学"研究领域中又一丰硕的成果,它......
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剧烈动荡,政权更替频繁,兵连祸结,战火绵延。在这种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少数部族政权,其兵制与魏晋......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试析前秦谶言的产生及其应验崔明德谶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神秘文化现象,前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谶言较多的时期之一。前秦的创建......
<正> 苻坚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朝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在治秦及统一中国北方的过程中,以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胆识,毅然抛弃民族偏见......
<正> 淝水之战,在魏晋南北朝史上是关系重大的一次战争。自永嘉以后,到北方统一於苻秦,至此,北方又再度大分裂,终后开出南北对峙之......
前秦苻坚重用前燕降将慕容垂是成功的,慕容垂在前秦的主要功绩是帮助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淝水之败,与慕容垂无关。384年其叛......
<正>魏晋南北朝时期,谣谶盛行,并与政治密切相关,尤以山东高氏治下之东魏、北齐更形突出,本人此前对之已有所探讨。高齐时代谣谶之......
<正> 中山一名,在我国历史上反复出现过多次.先秦时期,它曾以"千乘之国"独霸一方;北宋末年,又曾以边城一隅与辽、金接壤,倍受侵扰.......
<正>慕容慕墓志除首题未题外,无正式志文,是以铭代志者。为北魏志中仅见之特例。《慕容慕墓志》,近年出土,原石藏于河南偃师博物馆......
<正> 公元三八三年爆发的秦晋淝水之战,到今年已经是一千六百周年了。长期以来,它都被当作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之~,在我国古代战争史......
【正】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周代民歌、汉代乐府民歌以后,又一次民歌繁荣灿烂的时代。南北朝民歌似繁星高映诗坛,闪耀着绚......
【正】 发生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是当时统一了北方的前秦政权同南方东晋政权进行的一场决战。这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大战,历来受到......
北魏由拓跋皀建立, 在建国初期, 常须御外敌, 戡内乱, 每遇强敌则求助于国力强劲的后燕.慕容垂在复兴燕祚时, 与北魏建立良好的同......
【正】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投鞭可填江,一扫何足論……”——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百万南征几馬归?叛亡如......
<正> 1979年6月,朝阳县十二台公社四家子大队姚金沟小队社员在场院内平地时,于地表下深30—40厘米处,发现两块埋于土中的石刻墓表,......
<正> 近几年来,史学界对淝水之战的研究硕果喜人。在这些成果中,论者对陈郡谢氏在淝水之战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探讨较为充分,对谯国桓......
<正> 《慕容垂歌辞》三首,见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廿五(中华书局排印本第二册367页),并且为许多选本及文学史所选用。歌词不......
<正>中華書局標點本《北史》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陳仲安先生主持點校,在二十四史的標點本中,堪稱校勘學典範,廣爲海内外學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