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相关论文
作为明代博学第一人,杨慎既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独具慧眼的批评家。辑有先秦至明多种诗选,用以表明自己的诗学主张。《空同诗选》......
摘要:李梦阳多负气节,为明代 “前七子”领袖,是当时文坛的翘楚。受陇右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李梦阳表现出执拗个性、刚正不阿,崇尚......
殷云霄与孟洋为明代成化至嘉靖年间的文人,是前七子派的羽翼人物,时值前七子在文坛掀起复古运动,两人积极参与其中,其文学创作与文......
摘 要:李梦阳是明朝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努力寻求文学新的出路,希望能改变明初文学萎靡不振的局面。他的诗文理论经过了一个巨大的......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汉族,信阳(今属河南省)人。明代文人,终年仅三十九岁。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
李梦阳之所以闻名于时,一方面是他生平广结广交,另一方面是他在仕途之中所秉持的刚介耿直之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倡复古学所......
弹劾“八虎”事件过后,李梦阳被罢官,潜居开封.后刘瑾发现奏章底稿出自梦阳,将其抓入京城,系诏狱,命在旦夕.幸亏友人康海挺身相救,......
弘治八、九年间“古学渐兴”,其主要标志是京师诗倡和走向兴盛。储巏、乔宇、王云凤、邵宝是早期的引领者,李梦阳、边贡等人则是后......
正德六年至九年,李梦阳官江西提学副使。受命后,他从河南经湖北汉川、汉阳,沿江东下进入江西。三年后,罢职家居,又从江西出发,入江......
明代复古派主要诗人李梦阳,以“守法者”自居,极度重视诗歌的法则,揭出若干具体的写作技巧,表现出技术主义的诗学理念;又将此理念......
在经历灰色的幼年、少年生活之后,李梦阳刚刚二十出头就连续完成了秀才、举人、进士的三级跳,由此,他步入仕途。不料,父母相继离世......
【摘要】渴望做帝王师与甘为循吏是李梦阳、何景明人生追求的区别。由于人生观不同,故而他们处世的态度也不一样。李梦阳知其不可为......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广泛传播,除其它方面原因之外,与中国文化相通相容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马克思主义文学观主张文学艺术源于民......
李梦阳与王阳明,同为明中叶理学新思想的开拓者,但他们的思想走向却迥然有别。王阳明融会佛、老而归之于儒,直承孟子以辟“心学”;李梦......
文学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每当社会经济、文化大致呈现相同或相近状态和趋势,文学创作和对创作总结的理论形态也会呈现出某些相同......
作为一代词林之雄,李梦阳倡言文学复古,师法古人,师法古法。这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基于一定动机:其一,作为文人,存有力变宋元流习以复兴古典......
康海(1475-1540年),字德涵,号对山,晚年号(氵片)东渔父,又号浒西山人,太白山人.明代乾州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出身于世代官宦与富商......
《秋望》一诗乃李梦阳名篇,历来也为众多明诗选本、注本所选入,然而各家的注释却不尽相同,尤其是“朔方”“客子”“野马”“飞挽”等......
摘要:处于历史长河中的明代诗人,置身诗学传统,亦须对前代诗人做出评价,而其中杜诗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本文以杨慎的杜诗观为视......
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领袖李梦阳与何景明,在明代正德年间有一场激烈的文学论争,二人论争的诗学内涵是师法古人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提学江西三年期间,李梦阳得罪了不少达官贵人,其中有总督、御史、王爷、布政使、参政等等。这些人联手对付空同子,最终形成了"广信......
李梦阳一生曾五次入狱,在江西广信则是第四次.这次事件后李梦阳被官场完全抛弃,而他也对仕途万念俱灰,走上了以文学创作为主的人生......
明代“前七子”代表人物李梦阳,推崇杜甫七言律诗代表作《秋兴八首》。论文以李梦阳对杜甫七言律诗《秋兴八首》的接受为研究对象,......
明代前七子“宗汉崇唐”心态的膨胀,有两个文学上的诱因:一是陈献章、庄“性气诗”创作的负面及其流弊,二是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诗......
李梦阳在为自己的诗集《弘德集》所作的自序中,提出了“真诗乃在民间”的诗学命题,这一认识在其后的诗文中被多次重申,可视为李梦阳成......
分析了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的形成及意义,在政治方面,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在当时给予程朱理学以沉重打击,其本质是追求个性解放;在文学艺......
刘瑾被诛后,李梦阳于明武宗正德六年至九年出任江西按察使提学副使。在江西期间,他积极创立书院,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却在正德八年因......
【正】 康海是明代中叶著名的诗文作家和杂剧作家。著有《对山集》、《(氵片)东乐府》、《武功县志》和杂剧《中山狼》、《王兰卿......
四库全书以纪昀为首,集众人之力编纂而成的大型丛书,以经、史、子、集为总类,共收书3457种,并另外为书目撰写提要编辑成《四库全书总目......
【原文】郁孤台之魂佚名①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②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
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号召复古,力振风雅。其人才雄负气,傲睨一世。其心态至晚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由自是到自知,由任才力到信天命......
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除了还原历史以外,更应该从中总结规律、寻求殷鉴.数百年来,之所以对李梦阳的文学思想争议不休,除了......
中国古代社会,以权力为维度,社会群众可被分为“平民”与“臣子”两大类。较之于物质状态下的身份,“身份确认”作为一种精神活动......
通过对前七子及其外围成员的行踪和文学思想嬗变考察,并结合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坛形势,确定前七子领导的复古运动应该始于弘治十一年......
李梦阳作为明代中叶的风云人物,其掀起的复古思潮,对后世影响深远。李梦阳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提出取法汉魏盛唐的“格调......
明代文学研究资料丰厚,学界对新出土的文献关注较少。李梦阳是明代著名文学家,综合其他文献材料,释证其母高氏的墓志铭,可以考见李梦阳......
明代中叶的文学复古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而复古派“前七子”之主将李梦阳与其成员康海的关系,在他俩之一生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