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意保留相关论文
真意保留,又称心中保留,是指表意人虽然不具有受其意思表示约束的真意,却故意隐匿该真意而发出意思表示。真意保留情形下,因表意人......
德国法上的真意保留与戏谑行为均属于表意人有意使表示与意思不一致的单方虚伪表示。差别仅在于表意人的主观方面:前者的表意人有......
因虚假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无效,是我国《民法总则》第146条规定的基本规范,其与因欺诈而成立的法律行为、间接代理、重大误......
文章首先从虚假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涵义出发,然后论述了虚假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最后对虚假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进行了阐述,......
我国现行民法及合同法并未规定真意保留制度,但真意保留制度有其存在的价值.本文探讨了真意保留的概念、构成要件及效力等问题,并......
真意保留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很小。在法制史上真意保留规则的法典化,乃是因为19世纪意思表示理论中意思主义占支配地位。由于......
一、真意保留的概况及案例介绍 (一)真意保留的概况 所谓真意保留,又称心中保留,它是指表意人故意隐匿其真意,而表示与其真意不同......
理性、体系性是民事立法的生命。《民法总则》第146条对通谋虚伪表示行为的规定存在体系化思维不足、类型化不够、未规定通谋虚伪......
欺诈、真意保留与错误是三个涉及行为人内心意思与其外在表示的制度。若从法律效果的相互关系上观察,真意保留和欺诈各据两端,而错......
赠与合同是我国《合同法》所确立的一种典型的无偿合同,仅一方当事人即赠与人负给付义务,而另一方当事人即受赠人不负担任何对价给付......
虚假意思表示概念起源于德国民法,属于意思表示瑕疵中的意思与表示有意的不一致一类,对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的民法产生深刻影响......
<正>【案情】崔某与杨某经人介绍相识。2012年8月至10月间,杨某多次找崔某借款,并许以高息回报。崔某先后借给杨某人民币166万元,......
法律行为应以意思表示为要素,通谋虚伪表示与单方虚伪表示同属于虚伪表示制度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六条......
案例:王平与张真系朋友,1988年2月,张真因结婚需要钱,遂从王平处借款5000元.张真结婚后宴请一些好友.在宴席上,其他朋友对王平开玩......
真意保留制度作为瑕疵意思表示的一种,规范着特定的意思表示不一致情况,但中国民法对此无相关规定,造成实践中的法律漏洞。本文通......
故意欠缺真意的意思表示包括真意保留、戏谑表示和虚伪表示三种情形。传统民法理论和民事立法对其效力的处理存在不足,需要加以完......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也是法律行为制度中的核心要素,是民事主体将其想要发生民事后果的内心意志以一定方式表现......
<正> 2002年10月4日,穆某与建设银行天津某支行签订汽车消费借款合同,借人民币230400元,用于购买别克牌小轿车,由其同事于某充任保......
真意保留和戏谑行为是真意隐藏行为的两种表现形态,在德国法上均属于"单方虚伪表示"的范畴。我国《民法总则》第146条第2款对此并......
类型化是一种研究方法,最先诞生于社会学领域,随后被引入到法学研究中。类型化就是一种以对概念的不确定性进行弥补为具体方法,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