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圣弃智相关论文
身体损伤犹可医治,思想生疮难以痊愈,所以才有择良师交益友之古训。读书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书读多了,读杂了,固然博闻广见阅历丰富......
“无为”是老子对社会尤其统治者提出的愿望甚至要求,在《老子》一书中,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无为”思想提出的依据。首先,“无为”......
南宋理学家林希逸能够超越儒士的正统立场,对道家始祖老子给予同情之理解。其《老子鬳斋口义》归纳《老子》长期受到蒙蔽误读的原......
1 平常听到“做学问”的说法,有点不以为然。这个词有点像时下另一个很时髦的舶来词:“做爱”或者“造爱”——似乎爱是做(ma......
郭店《老子》"绝智弃辩"既不是老聃为王侯设计的"下智"策略,也不是简单的绝弃"智士"或"智慧",而是老聃告诫王侯在治国理民时要绝弃......
<正>荆门博物馆郭店简整理小组就郭店简《老子》"绝智弃辩"章释文如下: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在道家思想中,一直存在"绝圣弃智"观念,这一观念在春秋末期被老子提出,后收录于《道德经》。又被战国时代的庄子所继承,并丰富其中内......
目前的写作教学存在着套路写作、限时写作、限题材写作等问题,学生在作文中不敢写真话,不敢抒真情,毫无创造力。庄子“绝圣弃智”......
明代著名学者李贽的"童心说"虽然不是一个系统完备的学说,但这一学说构成了李贽哲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对晚明思想的启蒙及现当代的......
【正】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道德经》第十章《道德经》第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
与叔本华那幽思玄妙的唯意志论和低靡沮丧的悲观主义相比 ,老庄哲学既惊世骇俗又深邃睿智。在老庄看来 ,理智不是意志的工具 ,欲望......
在老子的政治哲学思想中,"圣人之治"这一思想尤为重要,是老子为当时病态的社会开出的一剂良方。而"圣人之治"的核心出发点与落脚点......
老子思想的核心不在“有美”,而在“无丑”,有美不是真美,无丑方为至美。他的社会观如此,他的艺术观也如此。他所关心的,不是发扬......
<正>课堂回放《〈老子〉五章》教学实录师:鲁迅先生认为不读《道德经》,不懂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陈省身先生说:"我1943年至194......
老子站在大道的立场上,认为"仁义"的出现是社会"失道"后的结果,因此,提出了"绝仁弃义"的观点,主张通过绝弃"不仁不义"、绝弃"假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