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书相关论文
我们在《读书》1979年第八期读到了谢国桢先生《访书观感》一文,其中第五节是专谈天一阁藏书的。谢先生是我国史学界前辈,他以耄耋之......
赵国忠君是我结识的青年书友之一。可惜我们却没有携手去书市淘书的机会。近年,我更少访书了,只能从电话里获知赵君访书的消息。听到......
《阿英文集》在作者逝世四年以后问世了。这本七十万字的文集收入了散文、随笔、回忆、序跋等部分单篇作品,篇幅较巨的创作与论著......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外在美;还有人说读书是一种净心美;我认为与书为友,书香永存。 不知不觉暑假来临了,我们学校举行了“去远方——寻......
2004年冬,范军兄为编撰,曾利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的机会在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看书.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自1999年成立以来......
笔者在泰国曼谷(塔瓦苏吉)国家图书馆访书,得睹小说《绣像杨文广征南》一种,兹介绍其书如下:《绣像杨文广征南》,无名氏著,石印本,......
几年来胡乱买书,颇有些访书胜地,不易忘记.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京城最大的古旧书集散地--潘家园.它对于京城爱书人的意义,就相当......
我知道周瘦鹃先生的《拈花集》(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已经很久了,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与书是有缘分的,无缘见到自己喜欢的书也是一......
图书典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各种政权文化政策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清前期制定了“兴文教,崇经术”的政策,经皇太极、康熙、乾......
20世纪30年代,王重民、向达以“交换馆员”的身份,由国立北平图书馆派往法国、英国等国图书馆工作,积极查访流失海外的敦煌遗书和太平......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自成立以来, 积极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访书工作. 以三则访书旧事为线索, 回顾中科院图书馆采访组工作人员对馆藏历史......
清末,时代动荡,陆家出售丽宋楼已成必然,然最终被日本人购得是有原因的。日本历来重视汉籍,明治维新后汉籍虽曾一度遭到摒弃.但随着“日......
自1880年杨守敬首开赴日访书之先河以来,日本的各大书肆、图书馆成为中国学者访书的必到之地,内阁文库就是其中之一,从1927年至1928年......
从1899年以新闻记者身份到中国做考察旅行开始,直到1933年抱病出席在奉天举办的“日满文化协会设立”大会为止,在内藤湖南的十次中......
清末杨守敬在日本收集书籍活动,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古代中日文化交往,对书籍史、目录版本学和古籍辑佚工作不无裨益。杨守敬从1880年起在日......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近代日本人来华活动频繁,主要体现在游历、考察、访书等形式上。本文即以1868至1920年为中心,以大量日本人来华......
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得益于人类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累积和发展。而人类的知识经验只有记录到合适的载体并被妥善保管后才能够流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