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箴相关论文
答: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了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刘广第、林旭、杨锐、杨深秀......
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十三日(9月28日)下午3时,年仅49岁的杨深秀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神态自若,慷慨就义,同时被杀害的还有......
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实现筹饷练兵、恤商惠工的目标,无论对国家资本还是民间资本,以及路矿要政,都调整了过去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新......
熊希龄的传奇身世 熊希龄,字秉三(1870—1937),原籍江西丰城,因先辈屡官湖南湘西州、县,遂入籍凤凰直隶厅(即今凤凰县)。 熊......
慈禧于1898年9月21日幽禁光绪皇帝,废除新法。 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史称“百日维新”的“戊戌变法”运动只维持了103天,就......
光绪年间发生的河南王树汶案,引起了朝野的强烈关注,成为晚清著名冤案之一。此案因河南地方官员的舞弊和刑讯酿成了冤狱,又因王树......
臣到任数月,稍事激扬,即私相指目,以为怪异,诟议横生,动以声势报复相恫吓。不谓谣啄纷纭而外,竟至以忿竞不平之鸣,直斥其非,遥相禁制如王廉......
陈宝箴出生于书香门第,不仅才学出众,更怀有一颗忧国之心。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时期,作为湖南巡抚的他是唯一一个支持变法......
京师大学堂,清华学堂,云南讲武堂,黄埔军校,哪个不是威名赫赫,把校友攒起来就可以挤满中国近代史那几页薄纸。但今天不扯它们,因为今天的......
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和父亲陈三立认为:距今一百一十九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不是不当和而和,而是不当战而战。 现在因钓鱼岛事件所引......
著名湖南学者王闿运(1833—1916)与邻省江西缘分甚深,据其记述,王氏先祖来自山西,明代曾徙居江西赣州,复迁至湖南,“余家自赣来湘,居衡阳,后......
19世纪末叶,在民族危机深重的中国大地上,爆发了戊戌变法——这场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后来,人们在把它作为一......
陈师曾(1876—1923年),名衡恪,号槐堂、朽道人,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著名的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和活动家。陈师曾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
壹 在中国历史名人中,一家(父子或父子孙)能有两人或三人同时入选《辞海》(皇族不计)的,大约一百余家。而东汉的班彪三代五......
1909年10月4日,张之洞驾鹤西去,差一个月才满72周岁。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他为之鞠躬尽瘁的大清帝国走完了自己的历史行程。 张之......
很多杭州人也许不知道,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的陈三立安息地就在九溪牌坊山。据郑逸梅《艺林散记》记载,1936年,英国伦......
名门望族何处寻?江西修水数陈家。 书香三代皆名士,薪火相传爱国魂。 变法改革的维新重臣 北京西郊圆明园,火光......
梁启超曾言:“师曾之死,其影响于中国艺术界者,殆甚于日本之大地震。地震之所损失,不过物质,而此损失,乃为无可补偿之精神” 陈三......
俗话说,入土为安。2003年6月16日,在陈寅恪逝世34年之后,在他113岁华诞之日,他的骨灰终于落葬庐山植物园。作为策划者之一,我一颗悬了多......
16年前,陆键东著《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经出版即在知识界、文化界激起强烈反响。尘封多年的陈寅恪一时成为焦点人物,并开始由学界走......
倘若有一个摄影师对一个人说:“我要拍你。”那便等于说:“你很与众不同。” 窥视,固然是人类的癖好之一;被窥视,其实寄寓着更强大的欲......
陈寅恪不仅其渊博学识、艰深学术令人望其项背,更重要的是他的独立品格和精神气质在当代中国尤为稀有。陈寅恪的灵魂图景离不开其......
陈三立,晚号散原老人,清末“四大公子”之一,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清末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人物)的儿子,近代诗坛......
警察(pofice)一词最早源出于古希腊,表示“秩序”、“社会和平”的意思。在我国,原始意义上的警察行为可追溯至夏商时期。距今2500多年......
跟着中央部委祝贺团不到两个小时的行程,凤凰,这座梦了不知多少回的小城,竟然在我刚刚晕车过的的疲倦里,在我端着相机跑前窜后的匆......
陈宝箴(1831-1900),字右铭,自号“四觉老人”,为清末督抚中的重要角色,领导了晚清史上影响深远的湖南新政,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
甲午战后,中国陷入被列强肢解和瓜分的深重危机之中。亡国之祸,催人觉醒。于是,维新运动随之兴起,一时成为潮流。在这种情况下,湖......
上海图书馆藏有一批以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陈宝箴(1831-1900,字右铭)为主题的历史文献(以下简称“上图陈档”)。据《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
谭嗣同在一封书信中提及自己将与姚锡光赴日考察,因迟到及受父亲谭继洵的阻止未能成行,但在湖南巡抚陈宝箴的电文中,赴日的人选是......
浏阳算学社、浏阳算学馆及其创办缘由湖南省图书馆李龙如谭嗣同(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寨算氏、通眉生、通眉芯召、寥天......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重要的转折,无不以变革为杠杆。春秋的子产改革,战国的商鞅变法,北宋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明代的张居正改......
熊希龄与湖南新政宋钻友本文凭借丰富的史料,对湖南新政中一位重要的骨干──熊希龄的部分鲜为人知的活动,即参与湖南新军编练、创办......
史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的短暂改革,不仅因其深远影响受到历史学家的青睐,也因其戏剧色彩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
湖南巡抚陈宝箴是晚清有影响的封疆大吏。200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陈宝箴集》。几年来,未入集的陈宝箴遗诗遗文若干篇又被搜集,并......
陈三立是何许人?乃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国学大师陈寅恪之父,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
吴保初为清广东水师提督安徽庐江人吴长庆次子,以名公巨卿之子而能胸怀大志,卓尔不群,诗文有声,与湖北巡抚湖南浏阳人谭继洵之子嗣......
陈鼒(1822-1907),字南村,清代蜀中蓬溪县人。咸丰六年(1856)至咸丰十一年(1861)陈鼒从征新疆喀什倭里罕之乱,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击......
陈宝箴出身于书香门第,不仅才学出众,更是怀有一颗忧国之心。 管理安徽、江西、江苏三省军政事务的两江总督曾国藩,与江西巡抚沈葆......
<正>戊戌变法公认开始的标志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不过,光绪皇帝第一次见到康有为却是在颁诏的5天之后......
<正>戊戌变法一直是近代史研究的热点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史学会就组织力量,以近代以来八大历史事件1为主题编辑史料,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