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的需求、技能与培养

来源 :首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d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出版业面临网络传媒的挑战,最大的危机不在于技术和资金,而在于缺乏网络编辑人才.目前中国网站数量超过323万个,半数以上的网站开展网络出版业务,网络编辑人员已大大超过传统媒体编辑人员40万的数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专题调查研究显示,网络编辑已经成为新闻出版行业亟需紧缺人才,预计到2015年,行业发展需要网络编辑人才将超过200万。
其他文献
编辑,在出版物的制作、出版和发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编辑必须对出版物的内容严格把关,并与作者商讨问题、与作者一起提高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必须对出版物的形式进行缜密的设计,使其既符合出版物的内容特点,又符合读者群的特点;必须对各个环节的成本严加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必须对整个出版流程了如指掌,灵活处理整个流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必须对出版物的发行有全盘、深入的思考,给发
创新,成为中华民族实力提升的重要促动力,也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首先必须推重文化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把“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列入规划纲要.转企已经完成的出版业,作为创新工程的重要一环,也应顺时而动,以创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高,在社会效益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人才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核心就是培养人、吸引人、使用人、发掘人.古往今来,无数的事例告诉,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人才就是力量.立意高远的识才用才之道,历朝历代都被视为是治国安邦之方略.古人云,“经世之道,识人为先”,“举贤荐才,为政之要”.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历朝历代,无不把人才作为一种战略的资源考虑,对人才的培养、吸引以及使用做重大、宏观、全局性的构想与安排.在璀璨辉煌的中国历史中,有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要求,出版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传播一切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认真总结了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全面部署.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企业发展、国际汉语教学、国际汉语出版这四者之间有着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以国际汉语
在出版单位中,选题是一切工作的中心,而组稿编辑则是选题的主要承担者、推动者和执行者.组稿编辑的能力和意识,决定了选题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决定了出版社的出版状况、经济效益和出版品牌,等等.因而在出版事业中,组稿编辑是所有价值的策源地.在当前的数字出版时代中,组稿编辑的职责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数字出版深刻地改变了作者的写作方式、出版物编辑加工的工作方式、出版物排版设计和印制方式、出版物的发行方式和盈利模式
少数民族文字(简称民文)图书出版是民族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出版业一个重要分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文图书出版在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中,在积累和传承民族文化中,在保障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民族文字权利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民文出版遇到了包括缺少出版人才在内的困境.尤其是民文图书的翻译人才和编辑人才素质不高和人才流失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民文图书出版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从
北京印刷学院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肩负着为中国印刷、包装、出版等媒体与传播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经过建校几十年来的发展,北京印刷学院已经形成了注重工科与文科结合、突出艺术与科技结合、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办学特色,在新闻出版行业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安迪·沃霍尔曾预言过:“在未来,每个人都有15分钟闻名于世的机会.”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句话竟然“一语成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使得每个人都拥有了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在当下这个由诸多自媒体参与打造的全媒体时代,舆论场一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分钟.在这番欣欣向荣的媒介图景下,编辑作为“把关人”的角色一度被“去中心化”,变成了隐藏在幕后的“看不见的推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