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於科技的大幅進展、人口的增加、工業化思潮的影響,人類不斷地拓展及優化自有的生活環境。然而有一些不受人為控制的「城市野生生物」,例如鴿子、流浪貓狗、螞蟻、野草等,穿梭在以人為中心的都市叢林中,以自己的本能尋找生存空間。本研究以街道家具作為人與城市野生生物共同使用的物件,嘗試尋找兩者和諧共處的可能性,期望提供設計者除了針對人與物之間的思考外,能更進一步導入環境與社會意識,促使人們對自身所處的環境產生更多的連結與關懷。本研究針對城市與城市野生生物的關係、城市野生生物的生存空間及城市街道家具三方面進行探討及分析,衍生出以「分享」作為概念中心,並針對「動物」與「植物」的生態特性,發展出具體的分享形式─「次要空間」及「共生空間」,而後依據街道家具的特質及陳設條件,提出形成次要空間及共生空間之街道家具設計。本研究提出兩件設計創作─「流浪動物椅」及「野草椅」。「流浪動物椅」為形成次要空間之戶外座椅,其概念為運用座椅的閒置空間,提供流浪動物安全及穩定的生存空間。如要讓此設計能導入實際環境中,必須要以「系統」的思維考量整體配套措施,方能改善流浪動物困擾居民的問題;「野草椅」為形成共生空間之戶外座椅,其概念為透過野草的生長,賦予座椅多樣面貌,讓人們在使用座椅的過程中感受到周遭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