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工艺对Cu-Co-Ni合金的磁性能和GMR效应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时效过程中Cu80Co15Ni5合金的磁性能和巨磁电阻效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讨论了时效过程中Cu-Co-Ni合金中磁性颗粒的尺寸、数量等微结构参数的变化以及对GMR效应的影响规律.探讨了GMR效应随时效工艺变化的机理.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自由磁性原子团、嵌在金属或氧化物基质的磁性原子团的磁性质,发现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差别,同时模拟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事实.
首先,证明了在单磁矩的经典拉氏量中是容许存在一个与拓扑项成比例的项的,然后,通过对单自旋的绝热演化求经典极限而定出了此比例常数为1.如此便给出了单磁矩拉氏量中拓扑项的一个简化导出.
本文研究了(LaTb)SrMnO系钙钛矿锰氧化物大块多晶样品的微机构、磁致伸缩、热膨胀和磁电阻效应.在室温下,x0.2样品分别呈现菱面相结构和正交相结构.在1T的磁场下,x=0.20的样品具有-50×10各向异性磁致伸缩.对于不同的x的样品,线磁致伸缩和体磁致伸缩随之变化,甚至磁致伸缩的符号也发生变化.
制备了不同比例的(Bi,Ca)(Mn,Cr)O(x=0.0,0.012,0.024,0.036,0.05,0.10,0.15)钙钛矿型锰氧化物,Retiveld精修结果表明该系列氧化物随着Cr掺杂量的变化,在x=0.05附近发生了一个从正交到四方的结构相变,磁性测量表明一定量的Cr掺杂减弱了该氧化物中长程的反铁磁电荷-轨道相,增强了铁磁相互作用,并且在低温区(约T<40K),因为铁磁与反铁磁的相互
采用冷压法制备了半金属CrO导电颗粒和TiO绝缘颗粒组成的磁性颗粒复合体.研究了复合体系的电导、磁电阻与导电颗粒体积组分P的关系.结果表明:CrO/TiO复合体的测量渗流阈值P=18.70.我们引入棒形CrO颗粒的排空体积概念,并视为一个等效球体,通过改进Kusy的渗流模型,计算得到的渗流阈值P与实验值十分吻合.电导的临界指数t=2.79±0.12,呈现非普适的临界指数.体系的微观结构具有准Swi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系列(FeZrNbBCu)(AlO)颗粒膜样品.室温下在FeZrNbBCu体积百分比x=0.43时得到17.5μΩ cm的最大饱和霍耳电阻率,比纯铁磁金属提高了3-4个量级.
本文研究了Cu(AlO)颗粒系统的霍耳效应,发现在渗流阈值时,霍耳电阻比正常金属高3个数量级.进一步证明巨霍耳效应是金属-绝缘体颗粒构成的渗流系统的共性.
研究了焦耳退火和等温退火对FeCuNbSiB非晶丝巨应力阻抗效应的影响.两种退火方法对FeCuNbSiB非晶丝巨应力阻抗效应的影响相似,都与平均各向异性的改变有关.两种退火方法的区别是,对灵敏度的影响不同.
本文研究了焦耳退火对FeCuNbSiB非晶丝巨磁阻抗(GMI)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FeCuNbSiB非晶丝的GMI效应对退火工艺很敏感,淬态样品在340Mpa拉应力下,经53A/mm的直流电流退火后,其阻抗相对变化率达到68﹪.灵敏度达6.8﹪/Oe.认为优异的软磁性能和环型各向异性是获得巨磁阻抗效应的关键因素.
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熔体快淬Cu-Co-Ni合金的巨磁电阻(GMR)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Ni可有效地增大不同含Co量的Cu-Co合金GMR效应.在适当的时效条件(470℃×90min)下,Cu82Co15Ni3合金达到了Cu-Co-Ni系列GMR效应的最大值.分析显示,适量的Ni抑制Cu-Co合金液相分解的作用是提高GMR效应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