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之樂

来源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uang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物收藏,五味皆存,快乐与否,重在心态。本文通过叙述作者与一幅唐代壁画《女子打马球图》的缘分,介绍了作者通过收藏书画了解历史知识的乐趣。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祝君波先生的访谈,了解了以下问题:祝先生提过的收藏三境界是投资、审美和保护文化是怎么样的,收藏与投资紧密联系下收藏个性是否会被弱化,当前拍卖市场的现状是怎样的,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否也是拍卖市场发展的推动因素,拍卖市场中收藏物件的变化,海外收藏的艺术品在国内市场的现状,拍卖市场在保护中国文化瑰宝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文物从手中流出去时,心里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国内拍卖行还能做些怎样的努力,对
本文选择了上海历史上的六位收藏家,从他们的收藏实践中,筛选与提炼出各自的理念与追求,为更进一步梳理海派收藏文化抛砖引玉。文中介绍了潘达于的“爱国心”,钱化佛的创新意识,陈宝定的使命感,马任全的归宿情,王安坚的开拓之举,朱大先的平民意识。
20世纪字画收藏家之多,可谓史无前例。其中,最具成就和影响的,当首推庞元济、张伯驹、张大千、吴湖帆、张葱玉、王季迁六位收藏大家。本文作者梳理这20世纪六位杰出的字画收藏大家的成功之道,可谓各有之道,但细细归纳起来,恐怕喜好书画是前提,雄厚财力是基础,动荡乱世是机遇,敏锐眼光是关键,买卖魄力是风范,藏品捐献是境界。
本文通过对黎展华先生的访谈,了解了以下问题:黎先生书画方面的造诣是如何启蒙的,什么时候开始进入艺术品市场的,开过一家画廊的经历是怎么样的,鉴定方面的独到经验,老一代鉴定大师身上的经验,书法练习对鉴定方面的帮助有哪些,现今的造假手段是怎么样的,对新入行的藏家有什么建议,一名收藏家比较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20世纪海派“画学书”定名的概念、源流,并试从“画学书”具体的形态特征来阐释其收藏与鉴定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纯文字着录的证据效力和文图相配着录的局限性,从鉴定证据学的角度来说明着录的“双刃剑”效应,以及如何在书画收藏中对待着录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古玩收藏涉及的两个案例“古玩买假不退”“古玩行不打假”,探讨了其中涉及的相关法律,分析了古玩收藏的交易风险和诉讼风险,并探讨了“拍卖不保真”的现象。
本文首先阐述了书画作伪的原因,分析了近现代中国书画的作伪与被作伪,介绍了作伪的地区、方法及如何辨伪,讨论了对书画赝品的正确认识。
本文介绍了文物鉴定在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分析了文物鉴定中的主体地位及法律责任,探讨了文物产生纠纷后的诀定权在人民法院的观点。
收藏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载体,民族的人文精神,靠收藏文化积蓄,民族的优秀传统,靠收藏文化继承。在收藏文化这块领域,每位收藏者、每件藏品,都有着不同的传奇故事。本文介绍了作者从收藏开始启蒙讲到出身、巧遇以及对收藏的感悟的收藏之路,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和艺术文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