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若干产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来源 :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ziai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产量性状差异大、自育稳定的3个亲本CB1、CB4和CB7(CB1:株高83.1cm,茎杆粗度11.0cm,有效分蘖数15.3,千粒重22.2g,单穗重1.21g;CB4:株高105.5cm,茎杆粗度15.5cm,有效分蘖数6.4,千粒32.3重g,单穗重3.46g;CB7:株高115.6cm,茎杆粗度11.5cm,有效分蘖数11.8,千粒重19.4,单穗重1.42g),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并分为中、晚稻种植,采用P1、F1、P2、B1、B2和F2六个基本世代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水稻的茎杆粗度、株高、单穗重、二次枝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有效穗数、穗茎节粗度、着粒密度和结实率共计11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其他文献
基于2008-2009年不同耐盐性棉花品种、不同土壤盐分水平的盆栽和土柱栽培试验,分析棉花功能叶(倒4叶)含水量和含盐量与其高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棉花功能叶含水、含盐量的定量监测模型。结果表明:棉花功能叶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短波红外区域均随土壤盐分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在可见光区域变化不明显。在波段1550-1750 nm处的光谱反射率与棉花功能叶EWT值的相关性较好,基于此构建棉花功能叶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由于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油争地矛盾突出,花生连作现象十分普遍,连作年限越长,病害越重,减产幅度也越大。本文以花生根系分泌物为切入点,通过对花生根系分泌物进行提取、分离、鉴定,对花生根系分泌物对花生植株生长发育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重点研究,为解决花生连作障碍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广西是中国糖料生产最具比较优势的区域,是中国的产糖中心。从1992/1993年起连续17个榨季,广西糖蔗种植面积、产量及产糖量居全国第一位,为我国最大的食糖生产基地。蔗糖业是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广西蔗区农民脱贫致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对振兴广西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西蔗区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甘蔗种植品种结构过于单一,仅ROC22面积就占全区的70%,个别蔗区
宁夏农林科学院与山东省青岛市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对引进的印度“涡轮式免耕快乐播种机”进行消化、吸收、在创新,研制成功适于宁夏引黄灌区的小麦免耕播种机。宁夏已试验成功与冬小麦有关的六种“一年两熟、全免耕轮作制”模式,即水稻→冬小麦→水稻、冬小麦→夏播马铃薯→冬小麦、玉米→冬小麦→大豆等轮作制中各种作物均免耕播种。其中水稻茬免耕播种冬小麦种植模式已进入多点试验示范阶段。水稻茬免耕播种冬麦单产达
准确的连锁图谱是开展遗传研究、基因定位、精细定位和克隆的前提。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高通量分子标记,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提供了可能。但是,标记数量的增加也对构建连锁图谱算法的要求越来越高。构造连锁图谱问题常常被看作经典的邮递员问题(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简记TSP),本研究提出利用求解TSP的矩阵胚理论(matroid theory
由于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气温升高以及可利用水的日益减少,将会严重影响谷物产量。蛋白质组学的出现弥补了基因组学研究方法的不足(无法得知基因的具体功能)。因此,在蛋白水平上研 究干旱胁迫下植物的抗旱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目的是比较两个具有不同抗旱性的小麦品种在籽粒发育不同时期对干旱胁迫的反应。
9012A是本课题陈凤祥发现的一种新型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其不育性受两对重叠隐性不育基因(ms1和ms2)和一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rfrf)控制。当ms1、ms2中只要有一个位点处于显性,就表现为可育,隐性纯合上位基因(rfrf)能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恢复育性(ms1ms1ms2ms2rfrf),三隐性纯合群体与纯合不育系杂交能够产生全不育的群体,可用作保持系,从而实现核不育三系制种。但由
小麦是世界约35%人口的主粮,小麦蛋白是人类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约占谷物蛋白质的38.4%。小麦之所以在世界各地成功种植和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小麦面粉具有独一无二的加工特性,那就是小麦面粉加水和面形成面团后可产生有弹性的网状结构,适于制作成多种食品,如面包、面条、饼干、糕点、馒头等,小麦的这种特殊的和面加工特性主要是由种子贮藏蛋白的结构和特性决定的。本研究首先利用SDS-PAGE和MALDI-T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白粉病主要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等湿润多雨的西南地区及山东沿海地区流行。80年代以后,该病害在我国主要冬麦区逐渐从次要病害跃升为主要病害,且常年发生,严重影响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因此,成株抗性基因的合理利用已成为培育持久抗病品种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对百农64/京双16和鲁麦21/京双16两个群
BURP蛋白家族是一类只存在于植物界、在植物的抗逆和生殖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大豆中BURP家族蛋白虽然有零星报道,但还没有系统全面的鉴定与分析。本研究以生物信息学方法为手段对大豆全基因组的BURP家族成员进行了全面的鉴定,并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各个成员在不同组织中以及在多种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