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易化技术对脑梗死上肢瘫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来源 :2004年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大会暨针灸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易化技术对脑梗死上肢瘫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脑梗死上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易化技术组(A组),针刺组(B组),易化技术组(C组)和对照组(D组),应用针刺疗法和易化技术康复治疗,观察简式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MBI)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评定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在脑梗死上肢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上,A组明显优于其他3组,B组和C组无差异,A、B、C各组治疗后优于D组.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它通过描绘病人的遗传学特征来实施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治疗,特别在确定免疫抑制剂的初始剂量、改善病人预后上有重要的潜在价值,,作为对传统TDM的补充策略,药物基因组学有希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不久的将来,病人基因型可能成为确定药物剂量的一个重要依据,传统的诊断导向性用药也将逐步转变为预防导向性用药。
系统回顾及总结了近八年来有关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文献,并对其机制做了简要的阐述,认为针灸防治老年性痴呆在临床上具有肯定的疗效,为综合运用体针、穴位注射、电针、耳针、拔罐、点穴等治疗方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对针灸处方学的涵义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针灸处方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现阶段的针灸处方学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文献的按理、老中医经验的发掘.2.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3.针灸治疗的机理研究.4.推荐使用正交设计方法以体现针灸作用的多因素特点.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症侯群,可由多种疾患而引起.该院治疗58例脑供血不足导致眩晕的中患者,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单纯针刺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本项实验通过探讨皮肤刺激与内脏伤害性传入在大鼠脊髓水平的背角投射神经元(第二级传入神经元)、延髓背柱核神经元(DCN)和丘脑腹后外侧核神经元(VPL)的相互作用与规律,揭示针刺与内脏伤害性传入会聚和整合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针灸、按摩疗法治疗内脏痛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与普通常规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针水沟、内关、涌泉、天门等穴;对照组16例,常规治疗不加针刺.经3个疗程(30次)治疗,对治疗前后格拉斯(GC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针刺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结论:针刺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冈上肌腱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冈上肌腱损伤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笔者把1991年以来用针刺推拿与中药治疗的268例冈上肌腱炎患者介绍如下,以供同道探讨.
采用针刺四缝穴配合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8例,总有效率为94﹪.明针刺配合按摩具有改善患儿消化功能,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
肋间神经痛在胸痛中常见.本病大多数由于病毒感染,毒素及机械损伤等原因所致.疼痛部位多局限于病变肋间神经分布范围,呈陈发性刺痛,烧灼痛,甚至刀割样痛.体格检查时,沿肋骨下缘肋间神经部位可有压痛,以背椎旁腋中线及胸骨旁较显著,各种镇静剂,解热镇痛剂对本病疗效不理想,笔者在临床上单用丘墟穴,以针刺为主,止痛效果较好,且方法简便.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方法治疗10~30次.采用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估指数(QOL),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IPSS及QOL.结果:37例患者治疗前IPSS为22.1±6.7分,QOL为4.5±0.6分,治疗后IPSS为9.1±4.3分,QOL为1.9±1.1分,治疗前后IPSS及QOL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