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跃东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E13)油藏主控因素分析

来源 :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mao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跃东地区上干柴沟组下段(E13)的构造断裂特征、沉积相带展布、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及裂缝分布规律等地质因素的综合研究,认为跃东E13油藏的分布受沉积、构造、岩性、储层分布与裂缝等多种因素控制,而主要控制因素是构造和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对油气成藏期和油气运移规律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E13油藏具有上生下储和自生自储两种生储盖组合,提出了E13油藏为构造—相控成藏模式,主要油气藏类型为构造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油气主要富集在阿拉尔断层一侧。
其他文献
探井产能显示的油气量并不反映地下的实际情况。在地质条件下,相当数量的天然气的溶解态赋存于油或水中。本文基于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探井试采资料,详细讨论了天然气地表产状特征和分布特征与地下产状特征和分布特征的差异;依据天然气在不同温压和介质条件下的溶解度,将其地表产状恢复到地下实际地质条件;根据天然气相对含量将其分为过饱和、饱和和欠饱和三种状态。通过对比分析天然气在地表和地下产状特征的差异,探讨了油气运
在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系统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主要构造带进行古地温梯度计算和热史恢复.确定了高邮凹陷主要构造单元古地温梯度:镜质体反射率计算出深凹带古地温梯度为35.6℃/km,北斜坡西为43.9℃/km,北斜坡东为33.2℃/km;磷灰石裂变径迹计算出深凹带古地温梯度为31.4℃/km,北斜坡西为39.3℃/km,北斜坡东为50℃/km;包裹体均一温度计算出深凹带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主要为陆相湖盆三角洲沉积,该区是近年来重点勘探区带之一.长7油页岩为烃源岩,生烃增压作用是长7烃源岩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机制,异常高压是石油运移的主要动力,原油通过流体压裂缝、断层和叠置砂体进行运移,压力越大越有利于低渗透储层成藏.长7烃源岩具有连续式生烃、幕式排烃、多点式充注成藏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成岩特征等表明,烃源岩先向下再向上排烃,二次运移具有垂向运移为主、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entrapment mechanisms that occur in complex carbonate pore-fissurefracture reservoirs are key problems to be solved for the effectiv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area of the South Songzhan is a structural nose,which is located in the edge of the Sanzhao depression,the northern of the Songliao Basin.One part of it is located in the oil source area,and the o
利用实测地层压力和钻井泥岩声波测井资料,分析了东营凹陷沙四段深部超压特征,探讨了超压对深部油气成藏的影响。东营凹陷沙四段深层普遍发育中强超压,剖面上各凹陷的深洼区以及中央隆起带盐膏岩层段地层压力最大,向盆地边缘逐渐减弱;平面上呈环状结构,沙四上亚段强超压中心为利津洼陷和牛庄洼陷,沙四下亚段利津洼陷、民丰洼陷、中央隆起带和牛庄洼陷形成一个统一的强超压系统。东营凹陷沙四段深层超压储层平均孔隙度比常压储
龙西地区扶余油层埋藏深,物性差,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是大庆油田储量接替的重要区带。扶余油层的油气来自于其上覆的青一段泥岩,青一段烃源岩经历了三次排烃过程,嫩末到明末是扶余油藏的主要成藏期,属于老储层新油藏,呈反“L”字型成藏模式。扶余油层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在于:敖古拉断裂对古龙凹陷生成的油气向西运移具有封堵作用;T2断裂是油气向下运移的有利通道;青一段泥岩异常压力是油气向下排烃成藏的主要动力;储层
High oil price,oil and gas peak analysis,different data and reports about oil and gas reserves and production brought increasing concerns to the world.In this paper,we examined the importantly influen
相和势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都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相和势的联合作用控制着油气藏的发育分布。利用相势复合定位可以直接对有利勘探目标进行预测,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塔中为例,应用相势复合原理对其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已发现的油气藏落入预测区带的概率均为90%以上,说明预测的有利目标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对塔中地区各个目的层的潜在目标进行了预测,其中预测石炭系潜在有利目标2个,志留系潜在有利目标2个,上
目前人工成功合成石油生物标志物世界上没有先例。本文进行了低碳数甲、乙有机酸盐生油气模拟实验,并对生成的油样用美国Agilent6809 GC/5957 iMS色谱—质谱仪按国家标准GB/T 18606-2001《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沉积物和原油中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生成了77种饱和烃生物标志物,137种芳烃生物标志物。这说明,石油生物标志物不但可以由生物生成,而且还可以人工合成。